《曾国藩家书》之为学

2024-05-16 04:43

1. 《曾国藩家书》之为学

  家书原文:“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温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 
   这封信 是曾国藩写给弟弟们的一封信,信中他教弟弟们学习要用功,用功的程度是像用猛火熬肉一样,其见下功夫之深,努力程度之深。我认为,文中之“猛火”还意味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和学习的数量之多,覆盖面之广,可以理解为泛读。
   “温火温之”,意味着精读和实践。就是进一步将知识和学问搞得更加精细,加以实践,所谓“内化于行动”的意思。
   这一“猛火煮”再加以“温火温”,食物才能炖得烂熟,知识和学问才能彻底搞懂、内化于行动,达到做学问的真正目的,这样得来的学问,将会记忆和掌握得更加深刻,甚至铭记一辈子。
   反之,那种蜻蜓点水、浮在面上得来的知识和学问,肯定过目即忘,不够扎实。
   我认为,不但是做学问如此,在工作上也是如此。基础工作必须做扎实,不可以走过场。
   书信中,他对自己的学习也做了反省,曾国藩是个喜欢反省的人,这在他的每次书信中,都能得到体现,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很自律的人。
   阅读书籍,就像是和挚友秉烛夜谈。即使是古人,看到他们写的如此亲切的文字 ,字字句句教你做人、读书、生活、为人、处世,就像是在你身边的朋友一样,他们并不遥远,时刻都在你的心里。

《曾国藩家书》之为学

2. 《曾国藩家书》节选,记录

【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
  
 第一,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
  
 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 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 子;
  
 第 三,看 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曾国藩。但是读书也不是读死书,不能像孔乙己那样。
  
 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真的要在年轻时奋力拼搏才能给自己一个安享的晚年吧。
  
 少年当自强,“人生莫惧少年穷”,相信未来的自己能够赚到现在的自己不能想象的钱,是一个年轻人应该有的希望。
  
 出门在外,曾国藩写到:“腊月信有糊涂字样,亦情之不能禁者,盖望眼欲穿之时,疑信杂生怨怒交至,惟骨肉之情预挚,则望之愈殷:望之愈殷,则责之愈切。度日如年,居室如圜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担心。
  
 我很喜欢他所说的:“花言巧语取悦了别人,只是扰乱了自己……闲谈度日,也只是扰乱了你的精神。“让自己忙起来才不会生出闲愁,才不会堕落,但是也不要盲目忙绿,盲目会使人变得粗浅吧。
  
 至于他说:”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真的,命运命运嘛,命是死的,运是活的。一切皆有命数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看淡就好,学会接受,与自己和解。
  
 他对于六弟便是看得开,他认为六弟不适合读书深造,也没有强迫六弟去上学。他说读书不是唯一出路,况且“六弟即使入不了学,也不会挨饿”。是人间真实了。

3. 终身学习:《曾国藩家训》笔记(一)

俗话说“头发长见识短”,是说女子学识少,格局小。可是作为妻子、作为母亲,非得增加学识,扩大格局不可。
  
 婚姻,两字皆为“女”旁,安字下面也是“女”字,可见对于家庭,一家主妇的作用有多大。作为母亲,更是言传身教,是要终生学习。母亲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格局就有多大。
  
 前段时间,我在“强国学习”上听《曾国藩家书》解读,从治学持家、修身处事、交友识人、理财立世几个方面讲述,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听过后,我感到迷茫的一些问题寻求到了答案。于是我来了兴趣,买来全书。厚厚的三大本,看了几页还是觉得枯燥,看朋友推荐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讲《曾国藩家训》,于是找来听,先听了6,计划再有重点地去看《家书》。今早听书学习笔记如下:
  
 
                                          
 
                                          
 20191218

终身学习:《曾国藩家训》笔记(一)

4. 《曾国藩家书》摘录(一)

1、些小得失不足惧,特患业之不精耳。 
  
  
 译:那些小的得失不足以让人恐惧,特别让人担忧的是专业不精通啊!
  
  
  2、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 
  
  
 译:我们读书,只有两件事:一是进德,讲求诚心正意,修身齐家的道理,努力做到不负父母生养之德;一是修业,学习和掌握记诵词章的技巧,努力做到能够谋身。
  
  
  3、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然吾未见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 
  
  
 译:能不能够谋到食,穷愁亨通,由天作主;给还是不给,由人作主。专业精不精通,则由我作主。然而我还没有见过专业精通却谋不到食的呢!
  
  4、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译:君子立志,要以民胞物与为器量,以内圣外王为功业,才不辜负父母双亲的生育之恩,不愧为天地之间一个大写的人。
  
  5、盖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标榜以盗虚名,是大损也。天下有益之事,即有足损者寓乎其中,不可不辩。 
  
  
 译:交结朋友,是用来匡正自己的不足的,这样大有益处。自我标榜,以盗取虚名,则是大大有损。天下有益之事,往往便有不益的事包含其中,不可不加辨别。
  
  6、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可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译: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绝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问永无止境,不敢以一得之见而自满自足。像《庄子》书中所说的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缺乏见识的。有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7、兄不能使弟尽道得全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尽道得全名,是弟之罪。若各各如此存心,则亿万年无纤芥之嫌矣。 
  
  
 译:兄长不能使弟弟在道义上完善,并因此得到好名声,是兄长的罪过。弟弟不能使兄长在道义上完善,并因此得到好名声,是弟弟的罪过。如果弟兄们每个人都能这样想,哪怕是一万年,一亿年,彼此之间也不会有丝毫的嫌隙。
  
  8、昌黎曰:“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吾强与之拒。”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译:韩昌黎先生说:“善不和我在一起,我努力和善在一起。不善不嫌弃我,我努力拒绝它。”一生的成败,都与朋友的好坏息息相关,不可以不谨慎啊!
  
  9、谁人可慢?可事可驰?驰事者无成,慢人者反尔。纵彼不反,亦长吾骄。人则下女,天罚昭昭。 
  
  
 译:哪个人都不可轻易怠慢,哪一件事都不可以随意懈怠。做事懈怠的人终将一事无成,怠慢他人也会被他人怠慢,即使他们不像我怠慢他们一样怠慢我,也会助长我们的骄傲,人们最终会看不起你,老天对你的惩罚绝不含糊!
  
  10、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裁之吾心而安,揆之天理而顺。(右义,所以养肺也。) 
  
  
 译:心胸宽阔而大公无私,遇到什么都能适应,扪心自问则心安,用天理衡量而理顺。
  
 注:最近在读《曾国藩家书》。曾经认为家书特别的枯燥,也没意思,但是现在可能是因为长大了吧,很喜欢读像《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等书籍,也开始重新喜欢上了文言文的书籍。读的很慢,先看原文再看译文,觉得好的段落或者是句子就摘录下来,先摘录于本子上,再逐个字打进中,和大家分享,从今天开始,我每读到书中好的句子都会和大家分享,都编入到新文集《青衿读书笔记》中,当然这只是代表我自己的喜好,如果有幸您也喜欢,那么,我就很高兴了。

5. 读书笔记|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读《曾国藩家书》颇有感悟,曾国藩修身之观吾等应习之,敬听其言,时常自省。
  
 1.【进德修业】唯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可以自主。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2.【力除牢骚】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且养此和气,可以稍减病患。
  
 3.【须有恒心】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做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4.【专心致志】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
  
 5.【言多必失】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嚚讼,即多言也。
  
 6.【心平气和】余常用为虑。大抵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中年以后,则肝肾交受其病。盖郁而不畅,则伤木;心火上烁,则伤水。故以平和二字相勖,幸勿视为老生常谈,至要至嘱。
  
 7.【戒骄戒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指出议论他人的长短、讥笑他人的缺点、揭发别人的过错等行为,都是“骄”的表现)
  
 8.【常以劳、谦、廉自惕】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需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
  
 9.【自立自强】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指出以柔克刚,刚柔并济】
  
 10.【面对指摘宜自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才者忿疑谤之无因,而悍然不顾,则谤且日腾;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
  
 11.【恪守倔强】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12.【豁达光明、恬淡冲融】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
  
 13.【以明强为本】常存兢兢业业之心,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引退,庶几善始善终,免蹈大戾乎?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第强字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可屈挠。若全不明白,一味横蛮,待他人折之以至理,证之以后效,又复俯首输服,则前强而后弱,京师所谓瞎闹者也。
  
 14.【自修处求强】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15.【不忮不求】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
  
 16.【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谦,《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傀、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四曰习劳则神钦。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1.【养生之道贵在早起】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2.【养生之秘在饭后散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第一秘诀。
  
 3.【艰苦则筋骨渐强】吾所以屡教家人崇俭习劳,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
  
 4.【静心独处】每日无论如何忙迫,总须略有抽闲之时,或静坐,或渴睡,或散步,火不动,则水得所养矣。
  
 5.【治失眠的方法】惟夜不成寐,却是要紧之症,须用养心和平之法医之。
  
 6.【听天命亦是养生之道】吾于凡事皆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二语,即养生之道亦然。体强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而自全。节啬非独食色之性也,即读书用心,亦宜俭约,不使太过。余八本匾中,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又尝教尔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道也。既戒恼怒,又知节啬,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
  
 7.【养身有五事】养身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8.【志强而身亦不弱】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而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养生与为学,二者兼营并进,则志强而身亦不弱。
  
 1.【盈虚之理】凡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凡遇之丰啬顺舛,有数存焉,虽圣人不能自为主张。天可使吾今日处丰享之境,即可使吾明日处楚善、宽五之境。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之处啬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
  
 2.【仁心】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而轻重乖矣。
  
 3.【学习】万不可徒看考墨卷,汩没性灵。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叶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虽当其应试之时,全无得失之见乱其意中,即其用力举业之时,亦于正业不相妨碍。
  
 4.【专业】将来百川分流,同归于海。则通一艺即通众艺,通于艺即通于道,初不分而二之也。
  
 5.【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又不可过于安逸懒惰。如由新宅至老宅,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轿骑马。又常常登山,亦可以练习筋骸。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6.【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命果应富,虽无私产亦必自有饭吃;命果应贫,虽有私产多于五马冲倍蓰什佰,亦仍归于无饭可吃。
  
 7.【礼物与情意】大抵富贵人家气习,礼物厚而情意薄,使人多而亲到少。
  
 8.【施薄礼不受厚】亦以余之施薄,不欲受厚;且恐彼此赠送丰厚,彼此皆趋奢靡。

读书笔记|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6. 曾国藩家书【二】曾国藩的修身之道

    曾国藩做事有恒心,那么他的逆袭,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十分注重人格修炼,善于慎独。
  
    慎独是什么意思呢?慎,指的是谨慎、小心,独,是独自的意思。就是在没有人的时候,也严格约束自己。曾国藩就说过:“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讲的是,如果一个人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非常谨慎小心,那心里就会很安稳。我们每个人自我修炼的方法,最难的就是要养心,而养心最难的,就是要慎独了。
  
      有一天夜里,曾国藩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自己非常羡慕。早上醒来以后,觉得自己有贪念,反思自己居然会把贪念带到梦里,对自己批评了一番。这天中午和朋友吃饭,朋友说有个人这几天也意外发了一笔财,心里又非常羡慕。后来曾国藩在日记里,说自己很卑鄙、贪念很重。夜里做梦,早上已经对自己批评过了,到了中午,这个念头又被勾起了。他一再告诫自己要慎独。
  
     很多人听到这里,就会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啊,我们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心里想的什么,又没人知道,何必这么自己为难自己呢?这种想法非常常见,大部分人都是,面对别人的时候,脸上笑嘻嘻的,回去了以后,其实心里一大堆想法。那是不是我们自己心里想的东西,别人就不知道了,就不会影响我们呢?
  
  
     其实不是的。虽然我们一个人的时候,不会把想法跟别人说,但是这些想法会影响我们自己。比如曾国藩梦见别人得了一笔意外之财,如果他没有去反省自己有贪念,觉得这不过就是一个梦而已嘛,那下一次他听说别人有意外之财的时候,心里难免就会被唤起贪念。如果不慎独,那不贪的原则慢慢就会松动,可能下一次,别人要送礼,要你行方便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开始犹豫,犹豫几次,原则也就不是原则了。
  
  
     所以慎独最重要的就是,看你是怎么面对自己,怎么要求自己的。如果独自一人的时候,平时的原则就都抛弃了,那你的原则,可能就只是在社交场的演习,不是真正的原则。
  
     除了慎独,曾国藩还常常自我反省,思考哪里做的不好,怎么改进。
  
    清朝道光十二年,春天的一个清晨,曾国藩和父亲第六次并肩去考秀才。
  
     这是年过四十的父亲第十七次踏入考场,而曾国藩也考了快十年,因为屡屡失败,这对父子在乡村成为了笑柄,是一对“名人”。
  
     每一次考试,对曾国藩父子来说,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
  
  
   首先是辛苦。去赶考时要带的东西,加起来有二三十斤重,每次都得背着篮子徒步往返六七百里。
  
  
    其次是屈辱,考场对读书人毫不尊重,考试前各种搜身,考试的房间也是狭窄低矮,而最痛苦的,莫过于看榜时名落孙山的打击,还有他人的嘲笑和讥讽。
  
  
      这一次,父亲终于考中了秀才,而曾国藩不仅落了榜,还被主考官批评了,考卷被当成了反面典型。这一下,曾国藩不光在乡村出了名,还在全省出了名。
  
  
     这对曾国藩刺激极大,这是他长到这么大第一次被当众批评。回家之后,他一头钻进书房里,自我反省这么多年考试失败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自己太笨了。连续考六次都没有成功,这让曾国藩确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虽然自己有着极强的进取心,但是上天没有给自己一个和雄心相匹配的聪明的大脑。解决自己雄心和头脑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他要破釜沉舟,再一次发奋,挽回自己的颜面。
  
    他把自己历年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试卷放在一起反复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
  
     看来看去,曾国藩总结出来,自己的主要问题在于写东西过于拘谨,过于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那么,接下来,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文章的大局观和整体气势上下功夫。
  
  
      道光十三年,曾国藩又一次踏上了科举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曾国藩果然中了秀才。掌握了考试的诀窍,写应试文章越来越得心应手,紧接着,他又中了举人。
  
  
     我们知道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小时候甚至有点笨,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立德、立功、立言的伟业。
  
  
    有一次,曾国藩在和父母的书信中,反思和朋友郑小珊之间结了仇怨,是自己不近人情,那天夜里,就跑到郑小珊家里去“登门谢罪”。彻夜长聊以后,两个人都宽心多了,过了四天又请郑小珊吃饭,最后和好如初。
  
  
     这样的习惯非常难得。很多人都是,来了事情就应对,事情过去了也不再反思。很多自己成长的养分都白白浪费掉了,很多可以挽回的关系也都遗失了。如果曾国藩没有选择自我反省、审视过去,那可能和郑小珊之间的隔阂一直都不会消解。郑小珊也会觉得自己很受伤,也不会来找曾国藩。曾国藩这样自我反思一下,发现是自己不近人情的缘故,重新去向朋友道歉,敞开心扉聊天,双方的友谊不仅能持续,两个人对彼此的性格和深层次的了解,都会更多一些。
  
  
    曾国藩给儿子的信里,也反省自己的不足。他说:“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吾生平于此二字少工夫,今谆谆则训吾昆弟子侄,务宜刻刻遵守。至要至要。”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一家子能够勤劳敬爱,就算在乱世里,也会有兴旺发达的气象;一个人如果能勤劳敬爱,就算是很笨的人,也会有贤人智者的风范。我一辈子就是在勤劳、敬爱上少了功夫。今天谆谆教诲儿子、弟弟、侄子们,最好时刻遵守。曾国藩的这些总结,可以说是对他人生经历高度的总结,也是家族里难得的财富。

7. 《曾国藩家书》全书详解,第十书

这封信主要是向祖父母报平安的书信
  
 第一节,交代向家中所寄的书信和物品。
  
  
 第二节,向祖父母禀告,自己有了女儿,这是曾国藩的第一个女儿,起名叫曾纪静,后来嫁给湘潭的袁氏,女婿的名字叫袁秉桢。
  
  
 从这个小节可以看出,他的妻子欧阳夫人也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人,我想这与曾国藩的岳父,的教育有一定关系。
  
  
 曾国藩的岳父,欧阳沧溟,在湖南颇负才名,但生性孤傲,只考中了廪生,在道光四年,因为欧阳沧溟与曾国藩的父亲关系友善,欧阳沧溟见到了少年曾国藩,当看到曾国藩写下的八股文和诗文的时候,大家赞赏,称赞他, 是固金华殿中人也,  当即收他为徒,并且将女儿许配给他。这一年,曾国藩14岁。
  
  
 第三节,也是向祖父汇报曾孙曾纪泽的状况,此外,信中提到了李碧峰。后来这个李碧峰,也曾担任过曾纪泽的老师,再看下一封信,李碧峰与曾国荃能够相互砥砺学习,可见李碧峰确实有才华。这一节可以看出曾国藩既有同情之心,又有识才的眼力。
  
  
 昨天用手机查字,险些,弄出笑话,可见,第一不可全信手机,第二,自己有偏私之心,喜欢炫耀,应当向曾公学习,力戒之。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致祖父母书
  
 孙男国藩国荃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十一月初二日,孙发家信第十五号,外小鞋四双,由宝庆武举唐君带至湘乡县城罗宅,大约新正可到。
  
 十五日戌刻,孙妇产生一女。是日,孙妇饮食起居如故,更初始作势,二更即达生,极为平安。寓中所雇仆妇,因其刁悍,已于先两日遣去,亦未请稳婆,其断脐、洗三诸事,皆孙妇亲自经手。
  
 曾孙甲三于初十日伤风,十七日大愈,现已复元,系郑小珊医治。孙等在京身体如常。同乡李碧峰在京,孙怜其穷苦无依,接在宅内居住,新年可代伊找馆也。
  
 谨禀。

《曾国藩家书》全书详解,第十书

8. 读《曾国藩家书》笔记

        2020年初,因肺炎疫情宅在一处。让我真正明白了王云五先生所说的“天下第一等好事是读书”的意思,也确实体会到了石莲居士 徐健全先生所说的“天下最奢侈的事莫过读书”的内涵。宅的这段时间里,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暂时告别家的温暖,但因此获得了集中读书的时间。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与大部分人一样,最开始我也是整天不停地刷新闻,看关于疫情的各种信息。朋友圈、微信群、微博、各种推送,让我应接不暇,凭我现有的知识水平,大部分无法辨别其真伪,浪费了不少时间。后来学着一些高明人士,只关注官方重要新闻,开始不受疫情影响,这才下定决心读一些经典,读一些以前购得而束之高阁的书。 一年前买的《曾国藩家书》进入了我的视线,旋即从中国近代史上备受关注的“中兴名臣”的家信中获取一些成功的秘密。
  
         王阳明、袁崇焕、曾国藩等文化人,为何后来带兵打仗都那么厉害,俨然一个武官出身。答案皆因读书!博览群书而懂得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吧了。那我们世人能像他们那样在合适的、最需要的时机选择读书吗?可以肯定地说很多人都没有那个条件,多数人不能做到在人指引下从小读书、爱好读书,而终被世事所误。这就是我写读书笔记的目的。让更多人在最需要读书的时候唤起读书的兴趣。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认为“一封家书成功业”。而这封家书正是曾国藩在同治十年十一月写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这是他阅历了人情险恶的官场、风云莫测的战场后,集一生智慧所书写的家信,把他毕生经验传与曾氏后人。我们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如果能熟记这封家书并照此践行,那么我们一定事业有成,终将为国为家做出贡献。家书内容要点如下:
  
 (一)慎独则心安
  
             首先,慎独的字面意思是谨慎独处,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不妄取不苟为,那么他也就做到了最好的修身。在儒家学说里面,慎独,乃修身的最高境界。若一个人在独处时做到了为善去恶,那么他心中自然无愧疚之事,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坦然面对这个世界。所以心安!世人都知道养生关键在养心,人的最大快乐在于心情愉悦,而慎独是最好的养心,可以使人得到最大的快乐。
  
 (二)主敬则身强
  
             这几个字实际上是说一个人做事、待人的精神状态,认不认真,尽不尽心。主要体现在“敬”字上,“敬”指接人待物的态度:“谨慎、认真、重视、不苟且”,论语学而篇里,孔子讲“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之中的“敬”也是讲的这个意思。我们身边常常有两种典型人:一种人自强自信自立,对待工作和生活庄敬严肃。这种人必定事业有成,生活充实。而另一种人做事则打不起精神,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对人爱理不理的,事业上既无追求,生活上也毫无节制。这固然不可能成功,身体也会不好。
  
 (三)求仁则人悦
  
             “仁”字是儒家的核心,做人要以仁义为本,所谓:“仁者爱人”,对待身边的朋友,应该亲善和睦,待人应该宽厚仁慈,自己一个人高兴不如大家都高兴。这既是中庸之道,也是保身交友之道。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对人要有爱心,你关爱别人,别人也会欢迎你。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里面都有“仁”的表现。做到了“仁爱”你也会得到愉悦。
  
 (四)习劳则神钦
  
             “钦”的意思是敬重,你想啊!如果做到了“习劳”,神仙都会敬重你,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你该不该像这样做呢!然而凡人之情,都贪图安逸害怕艰苦。习劳则神钦这句话的大意是:“人应该用自己辛勤劳动来换取生存和社会地位”。圣君贤相以自己的智慧给天下百姓带来福祉;升斗小民以自己的一己之才技为家庭谋生活。无论智慧也好,才技也吧,皆来自于勤劳艰苦,困知勉行。人付出的劳作与所得之酬赏若相一致,则不会招来嫉妒怨恨,反之则难以长久,所谓:“一勤天下无难事”,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及时行善2020年3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