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师资队伍

2024-05-19 03:39

1.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师资队伍

 邱树毅,男,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贵州省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从事酿酒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兼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理事,贵州省化工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酿酒协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食品协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农业工程协会有机食品分会专家组副组长,生物资源与发酵技术应用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酿造》、《酿酒科技》、《食品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山地农业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顾问或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项目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贵州省科技重大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省级科技成果验收、鉴定10余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工学学科)1等奖1项,贵州省优秀教师称号,贵州省教学名师。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30余篇。申请专利21项,获专利授权8项。近期主讲研究生“生物炼制与生化工程”、“现代酿造工程”等课程,编写“十一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生物工艺学》。谭书明,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食品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当代农业高级专家、贵州省农畜产品贮藏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蔬菜采后处理与加工实验室主任、贵州省食品、酿造科学与工程特色重点学科带头人、贵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术学科带头人、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从事果蔬贮藏与加工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贵州省保健协会副会长、贵州省刺梨学会副会长、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会员、贵州省微生物协会会员;《贵州农业科学》、《山地农业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先后主持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贵州省科技重大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阳市重大专项等课题。研究项目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省级科技成果验收、鉴定10余项,其中3项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余篇。近期主讲研究生“食品物流学、“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等课程。 吴天祥,男,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贵州大学食品科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从事酿酒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再生资源应用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专业学会理事,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酿酒品酒师、高级酿酒师,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专家,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白酒评委,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酿酒协会和食品协会白酒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国资委白酒项目决策咨询专家,贵州省委专家智库专家。任《生物加工过程》、《云南农业大学学报》、《酿酒科技》、《中国酿造》等刊物的编委、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重大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产学研合作研究项目等课题10余项。曾获得第四届省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白酒行业科技与发展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收录6篇,出版专著1部。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现代高新技术”、“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等课程。秦礼康,男,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从事大宗粮油、薯类和杂粮杂豆深加工及副产物增值利用、传统特色发酵食品工业化、食品安全控制等科研工作。任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国家食药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中食协食品安全师授证讲师、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省委服务决策专家智库人员以及《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等杂志审稿专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和省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5项,横向合作项目15项,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二届省级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承担研究生和本科“微生物代谢调控”、“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安全导论”、“淀粉化学与工艺学”、“食品发酵与酿造学”、“粮油加工工艺学”等课程教学工作。作为高校教材《食品安全导论》副主编。朱秋劲,男,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贵州省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从事畜产品加工与贮藏、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和新型食品活性包装材料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术兼职有国家牛肉加工技术研发(永红)分中心主任、贵州省委办公厅服务决策专家智库成员、贵州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等。任《肉类研究》、《乳业科学与技术》期刊编委、《食品科学》、《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学术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项,省农业攻关2项;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黔东南州科技进步合作奖1项、省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校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参与制定地标1项和企标近10项,有授权专利4件,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SCI/EI论文5篇。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现代高新技术”、“农业推广学”、“食品卫生学”、“畜产品加工学”等课程。王明力,女,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学术骨干。从事食品与科学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贵州省食品协会,贵州省农业工程协会有机食品分会专家组成员,《中国酿造》、《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专项项目、贵阳市重点支撑项目等课题。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二),获贵州大学优秀科学奖,获贵州大学五一标兵。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篇。申请专利十余项,获专利授权4项。主讲研究生“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贮藏与保鲜”等课程,编写“十一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卢红梅,女,博士,教授。1990年于贵州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食品贮藏与加工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于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12月到2001年7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食品系作访问学者。现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酿酒与生物工程系副主任。从事酿酒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贵州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食品协会成员等。先后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阳市科技重大项目、贵阳市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获贵州省 “贵州省青年科技奖”提名奖。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8项,获专利授权4项。近期主讲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双语课程“生物物资分离工程”、“生物技术概论”、“生物工程概论”,研究生课程“发酵动力学”课程。王修俊,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直以来,主要从事食品贮藏与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发酵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安全生产协会专家组成员。先后主持省级工业攻关项目、农业攻关项目、社会发展攻关项目、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及企业横向课题和参加国家级项目的研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4项。曾获贵州省首届青年科技创业奖、贵州大学优秀教学奖等。主要讲授“现代食品科学”、“食品保藏学”、“食品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酿造工艺学”、“食品生物技术”等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课程,参加编写“十二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食品营养学”、“食品保藏原理”教材两部。丁筑红,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骨干。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乳酸菌分会理事,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贵阳市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成都益生菌泡菜产业化工程技术中心首席专家,贵州大学生物基础综合实验室副主任。从事园产品、农产品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技术工艺、质量安全控制、综合开发利用、精深加工等。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省级区域合作项目、市星火计划项目、市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地区基金项目等。负责参与其他横向和纵向课题。公开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70余篇,申报受理或授权专利10项。主要承担“农产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发酵与酿造”、“功能性食品”、“食品风味学”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徐俐,女,教授、农学学士、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果蔬贮藏运销学、农产品加工、园艺产品加工、食品贮藏保鲜工程、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国家保健食品评审专家、贵州省食品协会专家组成员;《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湖北农业科学》、《山地农业生物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的审稿专家。先后主持及参加国家科技人员服务项目、贵州省(贵阳市)科技重大项目子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20余项。研究项目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省级科技成果验收8项。获兴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1年被评为贵州大学学术骨干,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书有《辣椒开发与利用》、《农副产品加工》等。近期主讲本课生“果蔬贮藏运销学”、“粮油加工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食品添加剂”;主讲研究生“食品贮藏保鲜工程”、“食品贮藏与物流学”等课程。何腊平,男,副教授、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博士、硕士生导师、高级食品安全师、贵州大学学术骨干。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一项、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贵州大学引进人才基金一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主要有19篇,其中SCI收录5篇,申请专利2项。主讲本科课程:“食品营养与分析”、“生物统计”、主讲研究生课程:“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高级食品微生物学”。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师资队伍

2.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的介绍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2012年12月在贵州大学成立,旨在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白酒和特色食品产业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贵州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和丰富的酿酒文化,特别是国酒茅台奠定了贵州白酒在中国酿酒行业中的重要地位。贵州大学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贵州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如何致力于白酒产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由化工学院、材料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三个学院抽调师资力量组成,主要培养酒行业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3.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学院概况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成立于2012年12月,是由原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酿酒工程、生物工程学科和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组建而成的新学院。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学科研科、研究生与学科建设科、学生工作办公室、酿酒与生物工程系(包括酿酒工程教研室和生物工程教研室)、食品系(包括食品工程教研室和食品安全教研室)。学院现有食品、酿酒科学与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与科研单位及企业联合共建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贵州省白酒研究院、贵州省名优白酒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及贵州大学食品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有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畜产品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与企业联合组建的国家牛肉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辣椒制品技术研发分中心等)。学院现有酿酒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4个本科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包括: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等硕士点)、发酵工程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各1个;食品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3个;共建应用生物技术、微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及微生物学、生物化工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各1个。目前,在校本科生653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6人,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144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4人。  行政机构:党政办公室 教学科研科 研究生与学科建设科 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学机构: 酿酒与生物工程系 酿酒工程教研室生物工程教研室食品科学系   食品工程教研室食品安全教研室 党委书记: 吴天祥教授 院 长:邱树毅教授党委副书记:凃华君 副院长:朱秋劲教授 秦礼康教授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学院概况

4.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

 像贵州这样的西部省份,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我们将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奋力走一条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路子。——贵州省委书记 赵克志 贵州,“贵”在良好的生态环境,“贵”在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贵”在有后发优势。打造酒、烟、茶、药、特色食品等“五张名片”,引领山地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贵州省省长 陈敏尔 全国人民喝贵州茅台,全国人民品贵州白酒,贵州大学不搞涉酒专业,不培养涉酒人才,恐怕有点说不过去。——贵州大学校长 郑强  白酒业有了“黄埔军校”——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揭牌,预计明秋开始招生 金黔在线讯 昨日,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大学白酒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揭牌仪式上,贵州大学校长郑强透露,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将设立酒与食品的质量控制与检测、营销策划、酿酒工程等专业,预计2013年秋季开始招生。我省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和丰富的酿酒文化,特别是举世闻名的国酒茅台奠定了贵州白酒在中国酿酒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白酒行业技术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白酒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郑强校长表示,贵州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己任。近年来,贵州大学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更好地服务贵州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如何致力于白酒产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全国人民喝贵州茅台,全国人民品贵州白酒,贵州大学不搞涉酒专业,不培养涉酒人才,恐怕有点说不过去。”郑强校长说,建立并发展贵州大学的白酒学科,在白酒产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有所作为,这才是贵州大学对贵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责任和担当,贵州大学的双脚才算接了地气了。据介绍,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由化工学院、材料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三个学院抽调师资力量组成,贵州大学的人事部门已经开始在全国招聘学院的副院长和系主任。此外,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主要培养酒行业中层干部和技术工人,而白酒研究院则是省内首家由高校举办的酒类研究院,主要功能是从事白酒产业化研究和科技孵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