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开建的介绍

2024-05-05 16:39

1. 汤开建的介绍

汤开建,湖南长沙人,现为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致力于澳门史、中国基督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西夏史及中国边疆民族史研究,曾先后获得广东、甘肃、澳门地区以及国家级社科类学术大奖12项。因其在法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贡献,2009年获颁“法国教育骑士勋章”,为港澳地区教育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汤开建的介绍

2. 汤文通的主要论著

1 汤文通.水稻小穗长度遗传研究,中央大学,农学丛刊,1921,第二号.2 汤文通.稻米胀性之研究,协大农报,1943,第6期.3 汤文通.用血清判断法检定若干稻种亲缘关系之初步研究,协大农报,1943,第7期.4 汤文通.台湾之农业及其研究,台银季刊,1947,1(3):1—9.5 汤文通,黄正华.糙米浸出液对甲烷青液所呈褪色反应之地域及品种间差异,台农试所专报,1947,第5号.6 汤文通,黄正华.印度型及日本型稻在磷酸钠溶夜中发芽现象之差异,台农试所专报,1947,第3号.7 汤文通.台湾农业之改良,农报,1948,2(1):114.8 汤文通,莫强.台湾之稻作,农报,1948,2(2):69—79.9 汤文通等.台湾省纺织用纤维麻类之栽培及复兴途径,台湾建设,1948,1(4):814.10 汤文通.关于粮食资源报告,台湾省中华农学会,1950年年会特刊,1950,88—90.11 汤文通,蒋瑞民.落花生休眠性及催醒试验,台湾糖业季刊,1952,4(1、2):390—397.12 汤文通.马铃薯芽的休眠及其处理,台湾农林,1953,7(3):49—50.13 汤文通.稻的演进,科学农业,1953,1(5):1—6.14 汤文通,陈镇和.落花生之光期感应及照射效果.科学农业,1953,1(2):715.15 汤文通,蒋瑞民.大粒及小粒种落花生若干性状之比较,台大农院研究报告,1953,2(5):23—33.16 汤文通.杂种优势与作物育种,科学农业,1955,3(1):110.17 汤文通,蒋瑞民.稻之休眠性研究,台大农院研究报告,1955,4(1):1—7.18 汤文通.不割顶去雄杂种玉蜀黍种子之生产.科学农业,1955,3(6):15—21.19 卢守耕,汤文通等.水稻收获前后发芽损失之防止.台大十周年校庆纪念专刊,1956,163—172.20 汤文通,蒋瑞民.种子之休眠.科学农业,1956,4(10):390—396.21 赵连芳,汤文通编著.作物学,台湾书店.22 汤文通.甘薯自种法.科学农业,1957,5(4):131—151.23 汤文通编著.农艺植物学.台大农学院丛书第一号,1957.24 汤文通,陈镇和.大豆Glycine max与G.formosana之杂交研究.台湾省中华农学会会报,1959,新(28):17—23.25 汤文通,陈镇和.大豆交配技术研究.台湾大学农学院研究报告,1959,5(3):1—5.26 袁宸宣,汤文通等.稻花芽分化观察.台湾省中华农学会会报,1960,新(31):13—19.27 戴乔治,汤文通等.大豆种间杂种Glycine max × G.formosana第一代(F1)之异常植株.科学农业,1960,9(9—10):301.28 汤文通,戴乔治.1961,大豆育种法.科学农业,1961,9(3—4):78—99.29 汤文通.土壤含水量对于水稻生理与根系发育之影响.台湾省推行轮灌工作报告,1961,85—96.30 汤文通编著.作物栽培原理.台大农学院丛书第十一号,1961.31 汤文通编著.作物育种之原理与实施.台北:科学农业,1962.32 汤文通,林齐强.几种在台湾发现之大豆属野生种特性研究.台湾省中华农学会会报,1962,新(37):15.33 汤文通,戴乔治.大豆种间杂种(Glycine max × G.formosana).中研院植物学汇刊Vol.Ⅲ No.1(英文),1962,3(1):39—60.34 武光东,汤文通.大豆花粉发芽之研究.台湾大学农学院研究报告,1962,6(3):80—88.35 汤文通,李水龙.稻生长各期耐旱性试验.台湾大学农学院农艺系研究报告,1963,45p.36 汤文通,大豆杂种后裔选种指标之研究.台湾省中华农学会会报,1963,新(41):1—6.37 汤文通,林齐强.大豆多元体之诱致及其利用价值的研究.中研院植物学汇刊Vol.Ⅳ No.2(英文),1963,11(3—4):112.38 汤文通,邬宏潘.大豆品种间单性状判别函数之研究.杂作简报,1964,(6):118—119.39 汤文通,邬宏潘.大豆栽培品种产量判别函数之研究.杂作简报,1964,(6):120—123.40 汤文通,戴乔治.大豆育成品种之稳定性的研究.科学农业,1965,43(11—12):336.41 汤文通,蔡文福.大豆荚果之发育过程及蛋白质油分含量之变化.科学农业,1969,7(1—2):33—34.42 汤文通.缩短大豆育种年限之研究.科学农业,1969,17(9—10);167—172.43 汤文通.水稻混合集团内生长竞争趋势之研究.台湾省中华农学会会报,1970,新(70):1—17.44 汤文通,张佳雄.大豆愈伤组织之生长及根形成之研究.台湾省中华农学会会报,1974,新(85):3—12.45 汤文通编著.农艺学(上、下册).大同书店,1967.46 汤文通,高景辉合著.植物生长与分化,台湾大学农学院出版,1978.

3. 汤开建的研究领域

- 明清史- 宋史- 澳门史研究- 中外关系史- 西夏史及中国边疆民族史

汤开建的研究领域

4. 汤一介先生在理论上有哪些重大建树

  汤一介在理论上的重大建树有:①20世纪80年代,就中国传统哲学的真善美问题,指出“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三大基本命题,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②20世纪90年代,提出“和而不同”对当今世界、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和而不同”可以作为全球伦理的一个原则,为解决世界问题作出贡献。③进入21世纪,针对“国学热”,提出我们的国学应该是一种在全球意识观下的国学。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2014年9月9日),生于天津,湖北省黄梅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儒藏》编撰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研究领域:魏晋玄学、传统哲学、中国文化、国学研究
  学术专著:《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在非有非无之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非实非虚集》《汤一介学术文化随笔》《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昔不至今》《和而不同》《生死》《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汤一介卷》《佛教与中国文化》《郭象》《我的哲学之路》《新轴心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建构》

5. 汤一介先生在理论上有哪些重大建树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2014年9月9日),生于天津,湖北省黄梅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儒藏》编撰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研究领域
1.魏晋玄学     2.传统哲学    3.中国文化     4.国学研究
学术专著
《郭象与魏晋玄学》	《早期道教史》	《在非有非无之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
《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	《非实非虚集》	《汤一介学术文化随笔》	《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昔不至今》	《和而不同》《生死》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汤一介卷》
《佛教与中国文化》	《郭象》	《我的哲学之路》	《新轴心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建构》

汤一介先生在理论上有哪些重大建树

6. 汤开建的研究项目

- 澳门大学重点科研项目:《澳门近代城市发展与变迁史》,2009年-2011年(40万)- 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中文天主教档案整理,教育部古委会项目,2007年-2008年 (2万)-《中华大典·工业典》(制造业分典),国家重大项目,2006年-2009年 (24万)-《清史·澳门志》(社会经贸篇),国家重大项目,2006年-2009年(10万)- 新澳门编年史,澳门基金会项目,2006年-2008年 (30万)- 澳门旅游丛书,澳门旅游学院合作,2006年-2007年(3.4万)- 西藏通史(宋元部分),国家重大项目招标项目,2005年-2006年(5万)- 清朝中期禁教情势下天主教的传播与发展,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05年-2007年(7万)- 广州协和神学院档案提要,香港中文大学神学院合作项目,2003年-2004年 (3万)- 晚清圣母心会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传教活动,比利时“南怀仁文化协会”合作项目,2003.2--2005.2(5万)- 英国循道公会佛山地区传教史,香港中文大学神学院合作项目,2002年-2004年(6万)- 明清之际天主教在广东的传播及兴衰,省社科研究项目, 2002.4-2005.4(1.2万)- 明清台湾诗词选编,教育部古委会项目, 2001.10-2004.10(2万)- 16-18世纪澳门与中国内地关系研究,教育部“十五”课题, 2001.6-2004.6 (5.5万)- 澳门土生葡人研究,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2001.5-2004.5(7万)-《澳门宪报》中文资料辑录,澳门基金会项目,2001年 (8万)- 近代报刊澳门资料辑录,澳门基金会项目,2000年(5万)- 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澳门文化局项目,1999年(10万)- 澳门古地图研究,与澳门大学中文学院合作项目,1998年(2万)- 明清士大夫与澳门,澳门基金会项目,1997年(5万)- 澳门开埠初期史研究,澳门文化局项目,1996年(8万)- 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教育部古委会,1996年-1999年(3万)- 粤港澳关系研究(文化部分),广东省八·五重大项目子项目,1995年─1998年(2万)- 澳门文化史,省高教厅项目,1995年─1996年(2万)- 海南史(第2申报人),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项目,1988年(2万)- 中国军事史略(辽夏金部分),国家社科基金七·五规划项目,1987年(1万)- 宋代甘青藏族部落史,首届教育部七·五规划青年项目,1986年(0.8万)

7. 大建中汤的重要文献摘要

1、《金匮要略释义》:“谓蜀椒主邪气,温中,逐痹痛,下气。夫大寒乃邪气也。心胸中大寒痛,呕而不能食,法当温中。寒气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又宜下气,故舍蜀椒莫与,从而可知中不受温,痛痹之不必下气者,则非蜀椒所宜矣。干姜亦温中之品,此证沉寒痼冷之在中者,性动而猖,其势向上,因用蜀椒复佐以干姜,镇以静而抑之使平。有谓附子驱寒止痛,何以舍而不用?曰:夫向上者,阴中有阳,实中有虚,何则?呕为实而有火之证,呕而不能饮食,中气大伤,自不得以附子攻也。爱用人参、饴糖补其虚乏。方名大建中汤者,宜矣。”2、《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蜀椒辛热,入肺散寒,入脾暖胃,入肾命补火;干姜辛热通心,助阳逐冷散逆;人参甘温,大补脾肺之气;饴糖甘能补土,缓可和中。盖人之一身,以中气为主,用辛辣甘热之药,温健其中脏,以大祛下焦之阴,而复其上焦之阳也。”3、《医方论》:“非人参不能大补心脾,非姜、椒不能大祛寒气,故曰大建中。又有饴糖之甘缓以杀姜、椒之辛燥。非圣于医者,不辨有此。” 

大建中汤的重要文献摘要

8. 汤一介先生在理论上有哪些重大建树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2014年9月9日),生于天津,湖北省黄梅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儒藏》编撰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研究领域
1.魏晋玄学     2.传统哲学    3.中国文化     4.国学研究
学术专著
《郭象与魏晋玄学》	《早期道教史》	《在非有非无之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
《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	《非实非虚集》	《汤一介学术文化随笔》	《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昔不至今》	《和而不同》《生死》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汤一介卷》
《佛教与中国文化》	《郭象》	《我的哲学之路》	《新轴心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建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