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民族歧视是为了巩固政权吗?

2024-05-19 07:07

1. 元朝的民族歧视是为了巩固政权吗?

元朝实行的种族歧视的确是为了巩固政权,将人按照种族或者民族的不同分出等级,无非就是让上等级压制下等级,而下等级人民又发自内心想要跨越等级来获得特权,如果存在相对普遍的晋升渠道,那么国家政权就会变得相对稳固,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但是元朝统治者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蒙古人色目人就是高等民族,汉人永远不能跨越。

正因如此,在经过了一统全国后短暂的和平时期后,元朝就一直经受着不断地大大小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是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经受农民起义次数最多的朝代。元朝统治者制定的等级规则,其实和封建等级制还是有区别的,由于严苛的种族等级制度,使得汉民与南人几乎不可能争取到正常的权益,即使是通过相对公平的科举考试。

元朝科举虽说也招录汉人,与少数民族的招募人数相同,但是我们要考虑到汉民群体的数量还是很大的,招这点人实际上是很不公平的,也没起到什么作用。元中期元英宗进行了一定的行政改革,推行新政,其中就包括了在官僚机构中大量征用汉人,试图实行汉人治汉政策。元英宗其实意识到种族政策初一管用,十五就不一定什么情况了。

可惜的是,元英宗的改革因为牵扯到太多守旧派的利益,很难彻底的推行下去,而且英宗的个人性格也过于强势,树敌不少,自己也惨遭他人刺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元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他们治国理政远不如汉人,所以才会出现种族等级这样的极端民族政策来帮助其镇压心怀不满的汉民。

元朝的民族歧视是为了巩固政权吗?

2. 有人说真正野蛮的民族是清朝,不是元朝?

因此清军入关时的人口应在8000万到一亿五千万之间。而清军凡烧杀三十九年始定。满清最初的全国人口统计,为10633326人(减少了4000多万)在满清入关后,中国人口损失的总数,很可能是一个大大超过5000万人民丧生。如果再考虑人口出生的因素,在满清入关后,中国人口损失的总数,很可能是一个大大超过五千万人民丧生,最多可能超过一亿。还有一说是至少六千万人惨死,可能远不止此数,还有很多被掠为农奴。也就是说这个时期中国的人口大量消失,多半是死于战乱、饥荒等原因。大明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是大抵顺服的“奴才”。鲁迅先生说:“。”其实东方落后于西方,正是始于明朝的灭亡。
这些屠杀,模式基本一致:根据清军头领发布的屠城令,实施的残忍的集体杀戮,和集体强奸。而屠杀后,不仅人头被堆积成”京观“,甚至还将女性的敏感部位割下,作为论功行赏的凭据,”取阴肉或割乳头,验功之所,积成丘阜“。甚至顺治帝本人都是这种屠杀的参与者。大量屠杀中被掠夺来的汉族妇女,被送到顺治帝的龙床,连郑成功的母亲,都成为清军强奸的对象。
满清大屠杀是野蛮民族对先进文明的残酷破坏,其令人发指的野蛮行径必将受到全人类的唾弃。从此中国步入了半奴隶半封建制的深渊,奴性从此深深地刻在在了华夏子孙的脸上。给中国人民造成极大痛苦,亦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严重摧残了明朝中后期以经方兴未艾的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的经济直到乾隆年间才基本恢复到明代万历时期的水平。望采纳,谢谢

3. 元朝那么快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外族统治吗?

1271年,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史称元朝。1279年,蒙元大军在广东崖山攻灭南宋势力,统一了全国,中国再度进入大一统时期,元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来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不过,元朝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只留下了短暂的身影。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徐达率25万大军直逼元朝京师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带着自己的后妃、子女仓惶逃回蒙古草原,元朝灭亡。
从1279年的崖山海战统一中国,到1368年元朝灭亡,元朝统治中国只有不到90年的时间。作为曾经拥有世界最大版图的强大帝国,元朝为什么会那么快灭亡呢?
很多人将元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外族统治,所以不断受到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人反抗,最终导致元朝灭亡。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如果是外族统治的原因,那么为什么人数更少的清朝能统治中国长达276年,如果不是因为后来有外国列强入侵因素的话,清朝统治时间可能还会更长。所以,外族统治这一说法并不能成立。
其实,元朝之所以短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一个重要问题上摇摆不定,那就是到底是走哪条路线的问题。元朝的创立者忽必烈是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所以在他在位期间,元朝的政治形势相对还算稳定。
忽必烈虽然是个蒙古人,但他对汉文化非常推崇,元朝的国号就是取自《易经·乾篇》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不过,忽必烈去世之后,元朝的蒙古统治者就在路线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一派坚持以蒙古为基础的政策;另一派则是认为应该延续忽必烈的路线,以中国为基础,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这两个派系的蒙古统治者从争论不休,发展到了兵戎相见,互相残杀。在忽必烈去世后到元顺帝即位前,短短39年时间里,元朝更换了九位皇帝。中央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就导致了元朝总体实力的迅速衰落,后来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军呈现燎原之势爆发,可是元朝的最高层统治阶层还是在忙着内斗。到了十四世纪中叶,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已经变得不堪一击了。
朱元璋在北伐元朝之前,先是在江南地区和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他派系的农民起义军打得头破血流,最终朱元璋成功统一江南,然后才集结大军开始北伐。有人可能会问,朱元璋这样做难道不怕元朝坐收渔翁之利吗?答案是真不怕。因为当时的元朝已弱到不值一提了,而且朱元璋在统一江南地区的同时,元朝内部的激烈斗争也仍然没有停止。
所以,元朝之所以那么快灭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统治阶层内部的“猪队友”实在是太多了!

元朝那么快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外族统治吗?

4. 元朝为什灭亡,是不是因为种族歧视造成的?

元朝灭亡的根本因素在于:
统治集团分裂,政治腐败,朝廷内部夺权斗争异常惨烈,对百姓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军队废弛,奸臣当道。
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对其他民族有不平等待遇,甚至是迫害。这又引起了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人民的极大不满,从而纷纷揭竿而起。

元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元末,连续出现的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经济崩溃,人们面对的不是因自然灾害而死就是被元朝欺压致死。因此许多人怀着拼死一搏的想法选择了起义,或许还有生的希望。此外,元朝等级制度也令百姓极度不满。 
1351年,刘福通领导农民在颖州暴动,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十几年的反抗斗争中,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派将军徐达率兵向北进取中原,次年攻占元大都,元顺帝妥欢帖木尔逃往蒙古草原。

5. 元朝时期的流民,是怎样导致政权彻底崩溃的?

蒙元国祚短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解决好流民问题而连续发生骚乱,最终导致的社稷灭亡。因而可以说流民问题是元代的一大社会问题,并且区别于其他时代,这一问题几乎贯穿了此王朝统治的始终。本文旨在对此问题进行初探,分析其流民源源不断产生,并最后导致国家覆灭的原因,为后世产生借鉴价值。


元朝皇帝
区别于其他时代,严重的流民问题,几乎自始至终伴随着有元一代。流民即因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土地外出流浪的农牧民,流民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阶级矛盾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当国家稳定、统治稳固时,流民问题一般较少出现;与之相对,流民的大量出现,往往就意味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甚至王朝崩溃。因而可以说流民问题统治状况的直观体现。
在大蒙古国时期,据乙未籍户、壬子籍户、丁巳籍户及相关记载分析可知,流民常达全体居民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国统一以后,虽然有了短暂的户口增长、生活安定,但流民仍然大量存在;进入十四世纪后,流民现象愈演愈烈。至正十一年爆发的农民战争,之所以能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与此前大量流民的存在有着很大的联系。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拟在对元代流民问题,特别是区别于其他朝代,有元一代的流民源源不断产生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析。
据赵天麟所言:“夫逃民皆无奈之民也,倘能存生,岂有逃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九《赋役》)我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历来忍辱负重,安土重迁,有着强烈的宗族观念,加之要以土地为基本的生产资料,一般来说,绝不会外出流徙。除非是民不堪命,才会逃亡异乡。而造成农民破产流亡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其一,大蒙古国暴政,战争靡费、赋役繁重关于流民问题,元代并非没有人意识到,刘秉忠就曾上书忽必烈道:“天下户过百万,自忽都那演断事之后,差徭甚大,加以军马调发,使臣烦扰,官吏乞取,民不能当,是以逃窜。” (《元史》卷一五七《刘秉忠传》)由此可以看出,大蒙古国的种种暴政,诸如差徭、军马调发等都是造成元户口大量流亡的根本原因。一方面,蒙古国对金、对南宋、对北方诸王,乃至对海外的用兵,所产生的大量军费,都要落在百姓头上,使得人民无法承受;另一方面,元代的赋役主要有科差、税粮、杂泛差役和雇和买四项,其复杂与苛酷程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朝代。仅仅是这四项赋役的征收已经会给人民带来很大的负担,甚至可能会导致农户的破产流亡。


元朝皇帝
正如《紫山大全集》中记载:“今日尚矣,明日将如何矣。吾血肉不堪以充赋税……与其闭口而死,曷若苟延岁月以逃。”(《论逃户》,《紫金山大全集》卷二二)但在此基础上,元政府还只关心租赋征收的完成,于是地方官吏竭泽而渔,将逃户的赋税分撒到见在人户头上,于是流民日益增加,可以说与这种极不合理的征税办法有密切关系:逃亡者越多,赋役者越少,“见在户替代逃户差发”的办法虽然短时间内可以应付,但时间一长,越来越重的租赋只会逼得出逃的人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国家的财政收入将会受到影响,差役、力役也将难以分派。并且这种办法在元一代几乎没有绝迹,产生的恶劣影响也由此可知了。
其二,天灾人祸的影响一方面,据《元史》诸本纪及《五行志》统计,蒙元国祚仅一百六十三年,但受灾却达五百十三次,可以说是灾害频仍。仅元统治后期,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黄河决口,中下游广大地区皆患水灾,由此开始,又出现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特大灾荒,延续达数年之久。频繁的灾害,使得饿殍遍野,除了缺乏生活资料外,还易产生大规模的疫病,因此人们若想存活下去,必然需要迁徙,离开自己的家乡。


蒙古人
另一方面,或是出于少数民族尚武的习性,终元一代,灾害频发,几乎从未停歇。这其中既包括统治阶级内部因争夺汗位而产生的纷争,如忽必烈与其弟阿里不哥之间的斗争等;还包括统治者因好大喜功而进行的南下与西征的各种掠夺战争,如对南宋、金的攻击以及对中亚东欧各国的西征等。为了躲避战乱、求得安定的生活,或者战火波及,无以为家,这两种战争无疑都加剧了农民们不断的辗转流徙。在此基础上,若是历经磨练的流民始终无法维持生活的最低需要,甚至会为了争取生存而进行起义。
其三,土地兼并严重、高利盘剥的剧烈元成宗曾询问台臣:“朕闻江南富户侵占民田,以至贫者流离转徙,卿等尝闻之否?”当一种民间情形引起了“不知民间疾苦”的统治者的注意,其普遍性由此可知了。事实情况也正是如此,“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孽畜。”加之元统治者毫无节制赏赐臣下天地,农民失去了其赖以维生的土地,流亡也就在所难免了。与此相关,元地方官吏也往往利用逃户的资产来满足自己的私利,出现逃户后,对于其地产,往往“或典或卖;以充本户合该差发,有余则官分其半,吏分其半”因此,即使有逃民后期回到自己家乡,没有自己的土地也很难固定下来,不得不继续出逃。


朱元璋募兵
元政府曾诱招流民回乡复业,但事实上很难达成的原因就在此。另一层面,除了对农民的土地兼并外,对佃户的高利盘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私租太重,以至小民穷困”屡见于政府诏书。佃户为生活所迫,有时需要向地主借贷粮食,但长此以往,过重的利息往往使得佃户们即使倾家荡产也无法脱身,无力再偿还以及缴纳地租,最终只得抛弃家业,流离失所。
由于流民在元一代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而元政府历来也很重视,并采取了诸如赈济、招诱流民复业、强制遣返等一系列措施,但往往由于缺乏长期、详实的计划,脱离社会现实,加之官吏的麻木不仁和徇私舞弊,最终都收效甚微。
综上所述,大蒙古国暴政所产生的战争靡费、赋役繁重,剧烈的土地兼并、高利盘剥加之天灾人祸,除了天灾,这三种原因层层相因,相互联系,并源源不断,最终导致流民的数量越来越多,活动的地区越来越广,社会的危机不断加深。大量编户齐民外逃流徙,超出封建政府控制,动摇了正常的统治秩序。
加之流民长期过着流浪的艰苦生活,很容易产生斗争精神,进行农民起义,这样就转化成了与官府对抗的力量,加剧社会的动乱。因而蒙元国祚短可以说与其持续不断的流民问题、以及缺乏完善的解决措施,使得骚乱频发有着密切联系。研究有元一代流民问题,对于后世的统治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元朝时期的流民,是怎样导致政权彻底崩溃的?

6. 元朝以武为相,统治粗野,致朝廷仅98年吗?

我们单从丞相来看元朝,基本上是首位两任丞相为良相,耶律楚才是蒙古帝国时的丞相,为元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脱脱为元朝末年的丞相,在他的改革下,元朝的各种矛盾得以消减不少。这两人的共性是通汉文化。

耶律楚才被称为济世大才,他自幼就学,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耶律楚材的理想是通过自己的经世之才,让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变成能够怀柔天下、庇佑万民的圣贤之邦,这是儒家思想教诲中的美好愿景。
比起那些久居中原的儒生们,耶律楚材的确拥有宽广的视野,他对世界的理解少了很多无谓的藩篱,增添了更多理解与包容。
中国的儒家知识分子从来没有像他那样,对整个“天下”的认同范围如此之广,这种认同也反映在其诗文创作中。

脱脱虽然少年时代膂力过人,能挽弓一石,是一位显见的将才。但经吴直方的谆谆善诱,他接受了许多儒家文化,虽然不习惯于终日坐读诗书的生活,他的进步依然是很明显的。脱脱善书画,书法刚毅有力,酷似颜真卿;画竹颇得妙趣。他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的是用儒家标准做人,他立下了"日记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终身"(《元史·脱脱传》)的志向。
前者为元朝建立立下卓越功勋,后者则为元朝的苟延残喘作出巨大贡献。以文治国,自然以温和为主,更多考虑的是朝廷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恢复元气等。正是因为两位的文治,所以才有立国之根本。
尚武的丞相自然简单粗暴

除了他们两位,其他的丞相多以武为生,自然将尚武的精神带入朝廷,考虑的不是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来治理国家,而是觉得依靠武力就可以达到统治的目的。关于这点,在元朝末年更为突出。即便是汉人史天泽,他也是戎马生涯一生,最后官至丞相,位极人臣。
以武为相,权倾一时,能考虑的治国方略更多是以武解决一切,难以从文的角度去关注民生和朝政和谐。最为关键的是,处于那样的位置,极有可能有更多的贪欲,因此,元朝丞相中,贪得无厌的丞相还真不少,诸如:燕铁木儿、桑哥、阿合马等。更为离谱的是,燕铁木儿不仅很贪,而且很好色,强行娶了下台的泰定帝皇后,而且还占有了40公主。

7. 元朝算外族侵略吗

算。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先后消灭金国、西夏、大理国、南宋等政权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南至暹罗,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王朝。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其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元朝统一中国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皇位更迭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领导农民军攻占南京,随后北伐占据北京,元朝灭亡。此后元朝政权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国“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算外族侵略吗

8. 听说元朝时期统治很残暴,人民都很艰苦,真的吗?

元朝的历史其实是历来被歪曲最多,被污蔑最多的。说真的,元朝真比窦娥还冤!  
洗刷冤情,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正是今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很多人片面认为元朝灭宋是侵略,元朝民族压迫万分黑暗。其实,这都是犯了一个以今推古的错误——就是拿现代人的思想去替代古人,替古人说现代文本。  
我认为,我们在看待的元朝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元朝人和明朝人自己的看法。要通过他们的言论来看待元朝。这才是客观的历史态度。  
元朝历史对于明朝来说其实是近代史,而朱元璋又是平民百姓出身,所以从社会底层崛起登上最高权力宝座的朱元璋其实对于元朝的性质很有发言权。我们看朱元璋的立场和言论,不仅可以知道,依照中国传统史观,元朝是中国的正统朝代,还能知道,元朝时期的民生状况究竟如何。  
朱元璋曾经说过:“昔胡汉一家,胡君主宰”,“迩来胡汉一家,大明主宰”。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明朝取代元朝,是普通的改朝换代,“胡汉一家”的局面没有改变。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令宋濂等文人撰修《元史》,从成吉思汗开始,就承认其正统地位,编写了《本纪》,《元史本纪第一》开篇云:“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  
洪武元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下令祭祀从伏羲到忽必烈的16个中国帝王,自称继承了他们的大统;洪武21年(1288年),又祭祀中国历代名臣37人,包括关羽、岳飞等汉族名将,也包括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术、赤佬温、伯颜等蒙古族将领。  
从明太祖立场来看,元朝理所当然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王朝,享有合法名分。某些持殖民说,侵略说之辈,可以休矣!  
接下来分析元朝的民生问题。现在很多不明元朝历史的人都以为元朝十分黑暗,百姓遭受恐怖统治,其实根本就不是他们所想像的,元朝统治相当宽松,百姓生活也很不错。朱元璋曾说:“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相信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一定抱着感恩的心态说的。  
假如这话还不足以证明的话,那么我们再来看更有力的一句——“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试想,元朝真如某些头脑不清的极端民族主义者所渲染那样黑暗,朱元璋有啥可“乐”?  
如果这话还不足令人采信的话,再来看《明太祖实录》里更清楚的朱元璋对元朝的评价:“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  
很明白了吧,元朝的民生在朱元璋看来是很不错的。他还曾再次强调说:“如予父母生于元初定天下之时,彼时法度严明,使愚顽畏威怀德,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在民则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安其生,惠莫大焉……”  
朱元璋在讲述自己不得已参加起义军时还郑重说道:“朕本元民,天下之乱,实非朕始。”他还反复强调自己“取天下于群雄,不在元氏之手”。为了表明他的民族态度朱元璋还敕谕边将说:“元运既终,天命归我中华,凡其遗民,皆吾赤子。”  
综上对朱元璋言论分析,可见,当前我们对元朝必须肯定两个看法,第一,它是中国的正统朝代,第二,它的民生问题是不错的,至少在朱元璋的评价里是不低的。说道历史上某某民族的残暴,其实有很多以讹传讹的成分,重要的是看谁在写历史,以什么角度来写。比如说蒙古人残暴,究竟怎样残暴了,都是更蒙古人敌对的各种势力撰写的历史,因为蒙古统治时间短,写史的都是后来的朝代,凡是后一个朝代,都有把前一个朝代“妖魔化”、“恐怖化”的倾向,以此来确立自己推翻前朝的合法性。可是,认真地研究一下历史,你会发现,残忍地事情,每个朝代都干过,特别是在打天下的时候,残暴并不是某一个朝代的专利。 

  很多史书中的所谓历史纪录,是不准确的,具有十分强烈的政治色彩,那是一种具有政治色彩的历史结论,掩盖了真正的细节。比如都说蒙古人残暴,好像到处屠城,杀人多少多少,真能证明如此么?如果真杀那么多人,中亚很多地方岂不没有人了么?可是历史上并非如此呀,中原人口应该锐减,民不聊生,可是看看当时相对中立的记录,比如一些野史、其他民族的记录、马可波罗的说法,蒙古忽必烈统治下,万里通途,商贾云集,中外交流频繁,一派繁荣景象,这怎么解释呢? 

  在冷兵器时代,杀人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个一个杀,杀一万人要花多少功夫?说是屠城,当时技术上可行么?有这个必要么?如果那样,蒙古人当时甭干别的了,全都在忙于杀人,有这个闲功夫么?还能行军打仗一直打到多瑙河么?历史上,蒙古人是机动性最高的军队,长途奔袭,包抄,一直在高速运动中,这样的军队,会耽误在一个地方忙于杀人?这是不太合理的。真说杀人,恐怕还是今天高科技武器杀人的规模大。我敢保证,“残暴”的蒙古人杀人的总数,不会超过“文明”的美国人杀人的数量。蒙古征服战争持续一百多年,几次远征欧洲,打了那么多仗,征服那么多国家,总共究竟杀多少?最夸张的估计,也不可能超过几十万(保守估计几万人而已),当时这一路上总人口才多少?可是美国一个韩战,一个越战,干掉了多少人?这是不难计算的。更不用说日本人一个南京,就杀掉30万。 

  今天能看到的关于元朝的文字的作者,除了元朝受压迫的一些汉人文人,主要是明朝建国后大量“控诉”前朝黑暗的“政治积极分子”们和明朝官方修史的人写的,既有一面之词的成分,也有推翻前朝的造反者本能的对前朝的妖魔化。可是看看元代的一些笔记、野史,情况就不同了。蒙古统治者由于民族隔膜,对中原的统治是相当松弛的,也就是说,蒙古人并不了解中原社会的细节,很多情况下被蒙在鼓里,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所以中原民众很容易“蒙骗”那些蒙古统治者。问题是,当时真正的广大民众,没有能力留下记录,我们今天看不到他们的声音。说“每个蒙古人都有中原女子初夜权之类”的传言,恐怕经不起严谨的考证和推敲,从没有被证实过。民间传说,常常是添油加醋很离谱的。古代(现在也一样),征服者占有一些当地女性,是一种通例,形式不同,实质如此,美国人在越南也造就了一大堆混血儿,如果今天去访谈,都说是强奸的,究竟怎么回事,说不清楚。更重要的是,不同民族对历史的记忆是不同的,如果你去其他民族的民间,会听到无数汉人如何如何剥削欺诈残酷对待其他民族的故事,也不乏欺男霸女的故事,多少少数民族的民歌、民谣、故事等等民间文学,其实都是控诉汉人如何残暴、讴歌本地人如何英勇抵抗汉人的故事!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在西南就有完全相反的版本,使说当地人民如何七次击败诸葛亮入侵和镇压的故事……只不过这些东西,在今天的大局时下,不让摆上台面而已。 

  某些政治势力为了确立自己的合法性,不惜妖魔化被自己推翻的“前朝”,常常造成历史的扭曲。国民党因为和清朝有多少年私仇恩怨,建立民国后就极端诬蔑贬低清朝,所有教育和宣传工具都开足马力妖魔化之,完全抹杀清朝辉煌的一面,造成后来多年普通国民对于清朝的严重偏见,特别是关于中华民族形成的这一段重要历史的知识的缺乏,造成后来中国人民族认同上的很多心理障碍。可滑稽的是,尽管国民党把清朝说得一无是处,可是历史事实是,清朝直到鸦片战后屡战屡败、摇摇欲坠,还坚持了半个世纪,而国民党自己,从来没有站稳过脚跟,真正当政才20多年就垮台了,岂不是讽刺?共产党夺取政权后,作为革命党,也一度极端贬低、妖魔化国民党政权,但随着后来形势变化,共产党向执政党转变,很多说法已经改变,现在共产党对国民党已经基本是中立的评价,对此,后人应该有清醒和公允的人是,不能稀里糊涂盲从某一个政党、政治势力的历史观,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 

  比如说对清朝最大的诅咒,也是所谓“残暴”,总是说起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且不说嘉定的悲剧,根本就是归顺清朝的汉族军阀李某的汉族军队干的,跟满族没什么关系,扬州确实是大屠杀,但史可法的那种守城的理念、目的和方式,今年也受到质疑,特别是他把个人的杀身成仁的理念,完全变成全城人的生命牺牲,究竟对不对?如果追究他们整个家族属于明朝后最黑暗最残酷的特务机构东厂、西厂的“出身”,那就更不好说了。 

  总之,今天的中国人,应该真正放下这些内部恩恩怨怨的历史包袱,自信地、公允地看待这块土地上千百年来的历史,这是我们今天中国不同民族——但都是中国人——的祖先们的生活、奋斗、牺牲和智慧的历史。参考一下眼下欧洲人和平统一的进程,只有勇于放下内部自身历史恩怨的包袱,才能共同赢得外部世界的尊重。做一个今天的自信的大国的国民,面对更为广阔的充满挑战的世界格局,我们不必去耿耿于怀于那些古旧的局部的恩怨,而应该把所有属于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杰出的雄才,不管什么血统和民族,都奉入中国历史的万神殿中,用这种敞亮、包容的心态,才能更健康、自信地走向世界。
其实那个朝代不残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