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县的经济

2024-05-06 03:19

1. 永福县的经济

 永福县农业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全县耕地面积33万亩,其中水田26万亩。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1988年被列为全国罗汉果生产出口基地县。解放前,受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缚,生产力低下。加之历代政府根本不重视农业生产,致使农业生产发展缓慢。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除各级党、政领导直接抓农业生产外,还设专门农业机构。1951年,完成土地改革以后,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接着,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组织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调动了农业生产的积极因素,克服了小农经济的弊端,生产发展迅速。1958年由于受“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接着伴随人民公社出现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挫伤了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造成1959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1960年冬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和1961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60条),确定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永福县人民委员会关于贯彻执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的决议》,1961年6月26日,永福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这个决议。随后在全县贯彻实施,使全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增长较快。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多种经营,甚至把本来很少的副业生产也当着资本主义大批狠批,农副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增长缓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农业生产再次出现转机,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1981年,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断调整农村内部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经济,使粮食总产和农业产值大幅度增长。至1990年,粮食总产量达114896吨,是1949年的2.9倍,农、林、牧、副、渔总值达7777万元(80年不变价),是1949年的4.6倍。201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0.37亿元,增长7.76%。永福县在种植产业方面曾获“中国罗汉果之乡”“广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优质谷生产基地”和“广西中药材产业十强县”等荣誉、称号。  民国年间,百寿、永福两县没有机械工业。手工业产品及加工作坊有陶瓷器、油纸伞、雨帽、土纸、神香、竹藤编织、织布、纺纱、铁木农具、刀剪、榨油、榨糖、酿酒等。1949年,两县工业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下同)9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28%。解放后,中共永福县委和人民政府加强领导,并且在生产资金、原材料、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手工业发展较快。1952年全县工业产值22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8.47%,比1949年增长138.3%。主要行业有小五金加工业、建筑材料业、陶瓷业、伐木业、木材加工业、纺织业、造纸业、食品加工业、文化艺术用品工业、缝纫业等。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县手工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组成29个合作社和5个生产小组,同时兴建了火电厂、酒厂、贮木场、木材公司、粮油食品加工厂等5个国营工业企业。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82万元。新增主要工业行业有电力、文化艺术用品等,主要工业产品有铁制农具、水车、原木、锯材、日用竹木藤棕草制品、棉布、毛巾、土纸、食用油、非食用油、饮料酒、砖瓦等。第二个五年计划和三年调整时期,工业大起大落。1958年“大跃进”,大办工业,全县抽调6万多人组成“钢铁兵团”,分别在罗锦的东登、寿城的红岭建土炉炼钢铁,同时各公社也办起了一些小厂矿。一年之内,工业企业增加到82个,新建了6个国营工业企业和39个集体工业企业,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506万元,比1957年增长32.46%,但是,由于盲目上马,技术力量不足,产品质量低,有的被迫下马。196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376万元。1963年以后通过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新建投产的国营工业企业有万年青水电站,硫铁矿和7家集体工业企业。经过调整,1965年全县国营工业企业为9个,集体工业企业12个,当年工业总产值回升到42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1.85%。主要行业新增机械、铸造等。主要工业产品新增铸犁头犁面、打谷机、切片机、小钢磨、板车、印染布、硫铁矿等。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投产的全民工业企业有永福县铅矿、轴承厂、水泥厂。1970年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共计15家,它们是:印刷厂、雨伞厂、木材加工厂、糖果加工厂、铅锌矿、硫铁矿、农机厂、轴承厂、电厂、炸药厂、水泥厂、水电设备修造厂、酒厂、粮油加工厂、贮木场。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75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6.17%,比1965年增加325万元,增长76.3%。新增工业产品有:铅精砂、水泥、滚动轴承、饲料粉碎机、印刷品、动力打谷机、糖果、糕点、酱料等。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大兴“五小”工业,新建投产的国营工业企业有制药厂、自来水厂、纺织器材厂、供电所、龙溪水电站、磷肥厂、氮肥厂。1975年全县国营工业企业增至20个,县、乡集体工业企业增至21个,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52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55%,比1970年增长一倍,新增工业产品有:交流发电机、碳酸氢铵、罗汉果冲剂等。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撤并了一些亏损企业,新办了一批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1980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新增的有地区制药厂、副食品加工厂、供销社加工厂、大米加工厂、矿粉厂、糖厂、水厂、汽车修理厂、砖厂等。县属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有轻工机械厂、被服厂、胶合板厂、综合修配厂、工艺美术厂、木衣夹厂。各公社属的集体工业企业共61家,全县工业总产值251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35%。比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1975年,增加994万元,增长65.3%。颓增产品有:中成药、卷扬机、变压器、机制糖、宝塔管、重晶石等。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继续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全县工业继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在此期间,桂林地区撤销了建在本县的制药厂,新建了地区硝铵厂,县乡镇企业局筹集资金开辟铜矿沟重晶石矿,乡镇工业企业也作适当调整。1985年,全县有电力、采矿、化工、医药、食品、机械、木材采运、建材、自来水供应、竹木藤制品、纺织、缝纫、金属制品、印刷、陶器、冶炼、造纸及纸制品、镜画17个工业行业,计113家,其中全民工业自治区属的1家,地区属的1家,县属41家,县属集体工业12家,乡镇集体工业37家,村办工业21家,工业总产值440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9.7%,比上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1980年增加1886万元,增长74.96%。新增工业产品有:重晶石粉、包装箱(袋)、塑料纺织管等。油纸伞停产。年末全县职工总人数3578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3119人,城镇集体单位(不含乡镇企业)459人,全民单位中固定工占74.1%,合同工占6.3%,临时工占0.6%,计划外工人占19%,另有一大批乡镇村办的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深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根据中共挂林地委、桂林地区行署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重点”的战略设想,联系永福的实际情况,中共永福县委、永福县人民政府提出“狠抓工业,开发农业,控制人口,搞活流通”的发展方针,增加了工业的投入,在管理上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保持了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1986年至1990年,通过多种渠道对工业投入11920万元,其中财政和企业自身投入2600万元,银行贷款9320万元。5年间,新建企业11家,其中中外(香港)合资企业3家,与外县联营2家,县属集体企业6家。同时,对一些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产品质量。1990年,全县乡镇以上共有工业企业135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52家,集体所有制企业77家,县内全民与集体合营企业2家,县与外商合资企业4家。村以下工业企业3768个,其中,城镇个体工业220户,农村村办工业36个,农村联户办工业81个,农村个体工业3431户,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018万元(按现行价格计算为13912万元),占工农业产值的56.3%,比1985年增加5616万元,增长127.58%。村以下工业难于分理行业,乡镇以上的135家工业企业,总产值7429万元,大体分为:医药、化工14家,产值占32.87%;食品、饲料加工业30家,产值占21.39%;机械工业12家,产值占10.96%;采矿业6家,产值占9.41%;建材工业17家,产值占7.63%;印刷、造纸及纸制品3家,产值占6.64%;竹木采运、加工及藤、棕、草制品13家;产值占3.5%;冶炼、金属制品、陶器8家,产值占2.33%;纺织、缝纫6家,产值占2.20%;电力、煤制品15家,产值占2.03%;自来水生产供应2家,产值占0.54%;其他行业9家,产值占0.5%。1990年末全县工业战线职工共4773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3531人,集体所有制单位1186人,其他所有制单位56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4825万元,净值3637万元;集体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1241万元,净值914万元;其他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531万元,净值467万元。201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95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3:59.87:17.13;财政收入5.13亿元,增长18.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28亿元,增长29.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84元,增长11.30%;农民人均纯收入6824元,增长12.41%。  1978年,仅有服务行业7个,都是社队办的旅舍,总收入2.81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1980年农村商业、饮食业、服务业蓬勃发展,至1985年有个体商业1398户,从业1658人;饮食业29户,从业43人。有旅社、理发店23户,从业33人;从事修理业的14户,从业19人;其它4户,从业6人。1990年,全县商业、饮食、服务等行业发展到2167个,从业人员2532人,总收入1932万元。这些行业分布在全县16个大小圩场,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能安排一部分圩镇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力。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201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16.18%,贷款余额增长22.91%。旅游业快速发展,金钟山景区、百寿岩景区建设稳步推进;成功举办第七届养生旅游福寿节,圆满承办第三届广西彩调艺术节。全年接待游客40.05万人次,增长20.67%;实现旅游总收入2.9亿元,增长85.9%。全年新发展各类微型企业110户,创造就业岗位1000余个。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2亿元,增长15.86%。

永福县的经济

2. 永福省的经济概况

 2015年,该行业趋于恢复和增长的所有三个区域:国家、 非国家和区域外国直接投资,同比2014年增加6%。2015年8月工业发展指标的增加近5%相比去年同期。在采矿业增长22%;制造加工行业,增加4.5%;制造业、电力、 气体、 蒸汽和热水、空调,上升了14%;分布类型的茶增加了 6%;牧草增加了 40%;服装;增加8.5%;瓷砖建筑用砖上升了11%。 资本投资2015年,资本投资为9.8000亿越南盾,同比2014年增加了96%,26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总注册资金为48100万越南盾,增加了同比2014年140%的计划。2015年,该省已添加60个项目投产,使活动项目的总数在制造、 业务目前有超过435个项目。在日本、 韩国、 台湾是全部的该国领土内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量。 永福省为越南北方八大工业省份之一,近几年经济飞速发展,GDP名列全国第二,是升值潜力巨大的投资区域之一。永福省政府在经过严密的调研和充分的论证后,决定将该省的十年发展战略定位为以工业为主、以农业为辅的高科技环保旅游大省。基于此发展方针,该省目前正积极与世界各高水准设计单位和专家接洽,就永福省城市整体规划进行洽谈磋商。随着中越关系的深入发展和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永福省政府特别邀请中国设计单位及企业参与该项目。因该项目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在审慎考察中方有资质单位并经过多轮筛选后,选定昆明市唯一一家国家级设计单位——昆明经济开发区规划设计院作为该项目的主体规划单位赴越洽谈。

3. 福安市财政一年收入多少

这是福安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
全年财政总收入26.51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5.84亿元,比上年增长30.5%。财政总支出26.13亿元,比上年增长28.8%。税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 85.2%,比上年下降4.75个百分点。

这是福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
全年财政总收入21.42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2.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3%。财政总支出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5.1%。税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9.96%,比上年下降1.04个百分点。

这是福安新闻网2013/7/3消息
截至6月30日,我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65886万元,占年初预算的54.30%,比上年同期增加26345万元,增长18.88%。其中:地方级收入完成112963万元,占年初预算的64.27%,比上年同期增加29736万元,增长35.73%。


不知你需要采用哪一个数据哦。

福安市财政一年收入多少

4. 永福镇的经济社会

2011年,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五年来,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镇GDP从2006年的7380万元,增加到10923万元,年均增长12 %;农村人均纯收入由2948元增加到4898元,年均增长 500元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达到4372吨,城乡居民储蓄额由2800万元增加到3600万元,增长 28.5 %。- - 产业结构稳步调整,生态农业初具规模。一是加大原料林基地建设。继续巩固林业发展成果,大力开展林地更新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建设优质高产工业原料林基地14360亩,其中,低产低效林改造改建9200亩,新造林5160亩,建成永兴和茶园两个合作林场。五年来,实现为永丰公司提供竹材达18万吨。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扎实做好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灌溉水利工程,投资29.8万元建成楠木、茶园、同福三个村20个组13口蓄水池,安装引(供)水管道28.73公里, 512户2079人的饮水困难得到解决。完成水稻玉米高产示范片232亩,粮食播面稳定在1.5万亩,粮食总产量实现稳定在 4000多吨;三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充分发挥山区优势和林下优势,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点产业,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努力抓好养殖大户的发展,生猪年出栏达到9000头左右,家禽出栏5万只,适度规模户实现 53户,加强了防检疫工作,高致病性禽流感 、猪蓝耳病、猪瘟、牲畜口蹄疫、狂犬病免疫率达到100%,动物产地检疫和市场检疫达到100%。三是开发农村劳务经济。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镇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我们要立足国内,面向海外,切实抓好劳务培训,加大劳务转移输出的工作力度,使全镇劳务经济有大的发展,劳务输出达到6100人,劳务收入达到 366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积极争取基础设施项目,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全力做好各方面工作,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五年来,全面完成228户灾后重任务,完成了永龙路建设和大龙路永福段改造,新建镇文化站,完成计生服务室和司法所的改造以及法庭建设,完成镇卫生院扩建工程。实施了4个村的金土地项目工程,建成水泥路7.3公里、碎石路26.5公里、机耕道24公里,改田改土900多亩,修建蓄水池32口、堰渠6条2.7公里;建成楠木、茶园、同福三个村20个组13口蓄水池,安装引(供)水管道28.73公里, 512户2079人的饮水困难得到解决;投资130万元完成了竹海景区电网改造工程;完成永茶路6.2公里水泥路建设;学生住宿楼建设按期完成已投入使用;实施了社区标准化建设,新建、改建6个村活动室。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五年来,国家两免一补和永丰困难助学金帮困工作深入开展,兑现两免一补资金60万元,永丰困难助学金6万元。完成中心校整体搬迁,新建教辅用房3000平方米,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到 97.62%和100%,小学辍学率为零,做好了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并通过市专家组验收。实施城乡医保,参保率达80%以上,不断加强镇村公共卫生服务,有效预防了重大公共突发事件。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人口得到有效控制,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1%以上,全镇城乡电话电视普及,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镇。全镇移动电话达4000多部,有线电视1000多户。切实搞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离职村干部养老保险达108人,占退职村干部的76.6 %。认真落实城乡低保政策,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目前我镇享受城乡低保473户926人,月发放低保金7.01 万元。城乡医保和入新农合达14549人,占83 %。五年来实施城乡医疗救助达220 人(次)金额达12万元。五保集中入住48人,入住率达48%,并实现五保统一入社保 100人。同时城市低保最低保障线从每人每月34 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80 元;农村低保最低保障线从每人每年280 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100 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从每人每月 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50 元,集中供养从每人每月150 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00 元。救灾救济、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工作全面落实。

5. 福安市财政收入一年有多少

2012年福安市财政总收入是26.5亿元。
福安财政网的信息公开栏下有《福安市2012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提到“ 2012年,全市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265089万元,占预算数的100.03%,比上年同期增收50841万元,增长23.73%。其中: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58349万元,完成预算数103.63%,比上年同期增收36994万元,增长30.48%。”

福安市财政收入一年有多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