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偏好理论和实际利率理论的异同

2024-05-14 08:40

1. 流动偏好理论和实际利率理论的异同

第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论 
     第二:弗里德曼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低,而收入弹性较大;货币流通速度是很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也是稳定的。由此弗里德曼在货币理论和政策上与凯恩斯有很大的不同。 
    (1)凯恩斯是从心理动机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而弗里德曼撇开人们的持币动机不谈,认为影响其它资产需求的因素也必定影响货币需求。 
    (2)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仅仅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不仅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而且是所有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函数。 
    (3)弗里德曼打破了凯恩斯的金融市场惟有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可供选择的局限,认为金融市场有多种资产可供选择,把货币放在与其它资产(股票、债券、商品)相对立的中心地位,以持有其它资产的收益的多少来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弥补了凯恩斯学派把货币与其它资产置于同等地位的缺陷。 
    (4)凯恩斯认为,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小。 
    (5)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长期内是稳定的,因为恒久性收入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都相对稳定。而凯恩斯相反,认为货币需求的随机波动很大,利率和收入发生变化,都明显地引起货币需求地变化。 
    (6)与凯恩斯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弗里德曼将货币和商品视为替代品,即货币需求受商品的预期收益率的影响,确定了预期因素在货币需求中的地位,这一点恰恰被凯恩斯及其追随者所忽视。同时商品和货币互为替代品的假设表明,货币数量的变动可能对总支出从而对总产出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三, 
    (1)由此,弗里德曼得出了与凯恩斯截然不同的政策选择。即凯恩斯主张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而弗里德曼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2)由于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随着收入和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政府就需要相机抉择(逆经济风向而行事),采取措施调节货币需求,进而调节总需求。因此凯恩斯主张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需求管理政策之一,即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再贴现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入有价证券等)以扩大货币供应量;当经济过于繁荣时,中央银行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再贴现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中卖出有价证券等)以收缩货币供应量。 
    (3)而弗里德曼正相反,由于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小,因此弗里德曼研究的重点是货币供给而非货币需求,政府关注的也应该是货币供给而非货币需求。认为货币政策不应该是多变的,应该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即政府公开宣布把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地固定在同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这就是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流动偏好理论和实际利率理论的异同

2. 为什么说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即投资的利率系数d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因为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候,政府增加了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所以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增加了,但是市场上货币的供给没变,所以利率会上升。投资的利率系数D越大,就是说利率上升投资会减少更多。同时由于收入=消费+投资 ,所以导致投资减少越多,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了。
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减税、增加支出进而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财政分配方式。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

扩展资料
中国特色的积极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只是需求管理的一个工具。当前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显然不是凯恩斯理论分析框架中的那种政策,而是一种涉及经济、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治理的多维度的财政政策,可称之为“结构性的政策”。
从总量性的政策转向结构性的政策,与之相伴随的还有一个转变,就是从单纯经济政策转变为综合性政策。这使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更加丰富、实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如产业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盘活存量资金、打破支出结构固化等,都是作为政策工具来使用的。
同时,当前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注重与全面深化改革协调配合,财政预算安排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着眼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见,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大大超越了需求管理工具的传统定位,成为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扩张性财政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论中国特色的积极财政政策

3. 产生流动性偏好的三种动机及其与利率收入的关系

  流动性偏好可以分为三种动机:

  ①交易动机。即为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货币需求量主要 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所需货币数量越多。

  ②谨慎动机。即为预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个人对意外事 件的看法,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同收入是密切相关的。

  ③投机动机。即人们为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资产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生利资产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 价格随利率升降而向相反方向变化,因此,利率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利率高,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小。这一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利率的高低。在利率极高时, 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等于零,而当利率极低时,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将是无限的。也即是说,由于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放弃手中货币流动性的报酬, 所以利率不能过低,否则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再储蓄。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凯恩斯认为,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而利息率下降是有限的,当前者等于或低于后者时,资本家就不愿进行投资,从而会造成投资不足,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他把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看作是使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处于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3个基本心理因素之一。

产生流动性偏好的三种动机及其与利率收入的关系

4. 请简单阐述流动性偏好理论对利率决定的论述

  1、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凯恩斯提出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其实质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利率是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所以利率与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成反比,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少,利率越低,货币需求越多。当然,货币需求同样也影响利率高低。
  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一般说来,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和生产总量的增加,但在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即达到实际产量的极限之后,总需求任何一点的增加,都会引起价格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通货膨胀更加明显。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弗里德曼语)。
  治理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方法就是减少总需求,具体措施有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前者用于收紧流动性,后者用于减少投资和消费需求。

5. 西方利率决定理论中流动偏好理论和实际利率理论的异同?

第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论 
     第二:弗里德曼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低,而收入弹性较大;货币流通速度是很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也是稳定的。由此弗里德曼在货币理论和政策上与凯恩斯有很大的不同。 
    (1)凯恩斯是从心理动机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而弗里德曼撇开人们的持币动机不谈,认为影响其它资产需求的因素也必定影响货币需求。 
    (2)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仅仅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不仅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而且是所有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函数。 
    (3)弗里德曼打破了凯恩斯的金融市场惟有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可供选择的局限,认为金融市场有多种资产可供选择,把货币放在与其它资产(股票、债券、商品)相对立的中心地位,以持有其它资产的收益的多少来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弥补了凯恩斯学派把货币与其它资产置于同等地位的缺陷。 
    (4)凯恩斯认为,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小。 
    (5)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长期内是稳定的,因为恒久性收入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都相对稳定。而凯恩斯相反,认为货币需求的随机波动很大,利率和收入发生变化,都明显地引起货币需求地变化。 
    (6)与凯恩斯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弗里德曼将货币和商品视为替代品,即货币需求受商品的预期收益率的影响,确定了预期因素在货币需求中的地位,这一点恰恰被凯恩斯及其追随者所忽视。同时商品和货币互为替代品的假设表明,货币数量的变动可能对总支出从而对总产出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三, 
    (1)由此,弗里德曼得出了与凯恩斯截然不同的政策选择。即凯恩斯主张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而弗里德曼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2)由于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随着收入和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政府就需要相机抉择(逆经济风向而行事),采取措施调节货币需求,进而调节总需求。因此凯恩斯主张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需求管理政策之一,即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再贴现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入有价证券等)以扩大货币供应量;当经济过于繁荣时,中央银行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再贴现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中卖出有价证券等)以收缩货币供应量。 
    (3)而弗里德曼正相反,由于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小,因此弗里德曼研究的重点是货币供给而非货币需求,政府关注的也应该是货币供给而非货币需求。认为货币政策不应该是多变的,应该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即政府公开宣布把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地固定在同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这就是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西方利率决定理论中流动偏好理论和实际利率理论的异同?

6. 为什么说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即投资的利率系数d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因为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候,政府增加了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所以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增加了,但是市场上货币的供给没变,所以利率会上升。投资的利率系数D越大,就是说利率上升投资会减少更多。同时由于收入=消费+投资 ,所以导致投资减少越多,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了。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减税、增加支出进而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财政分配方式。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拓展资料:投资与利率的关系是:利率和投资是一个反比例的关系。利率提高,储蓄增加,投资减少,降低物价;利率降低,储蓄减少,投资增加,物价上涨。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少。投资量大时,银行存款量变小,银行存款不够就无法放出更多贷款,所以需要提高利率吸引存款。反之,投资量小时,降低利率可以让人把钱从存款转向投资。利率高愿意存款,利率低愿意投资。投资和存款有“竞争”关系。该理论在比较严密的理论框架下,把古典理论的商品市场均衡和凯恩斯理论的货币市场均衡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利率就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利率弹性是投资的变动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或反应程度,即利率的上升或下降引起投资变动的程度。由于投资者的投资不仅有自有资本,而且有借人资本,所以,投资者在利率较低时的投资比在利率较高时的投资要多,即利率上升时,投资量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量增加,投资的利率弹性是投资的变动量与利率的变动量之比率。分析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时,还要考虑资本边际生产率与实际利率的比较利益

7.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三个因素,即1当前市场利率,2投机者正常利率水平的目标值,3略去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的某一适当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这也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内容)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大小决定于三个因素:当前利率水平、投机者心目中的正常利率水平(即正常利率水平的目标值)和投机者对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
若当前利率高于正常利率,投机者就会预期利率下降;
若当前利率低于正常利率,投机者就会预期利率上升;
虽然投机者心目中的正常利率水平因人而异,但是从整个经济的发展来看,如果当前利率较高,就会有较多的人预期利率下降,而当前利率较低就会有较多的人预期利率上升。
在一般情况下,市场利率与债券价格反向变动,人们预期利率上升,则意味着预期债券价格下降;而预期利率下降,则意味着债券价格上升,这种预期影响着人们持有资产的决策,从而影响投机性货币需求。具体而言,当前利率较低时,人们预期利率会上升,人们将抛出债券,持有货币;而当前利率较高时,人们预期利率下跌,人们将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所以,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公式表示即是:M2 = L2(r),其中,M2代表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r代表市场利率,L2代表M2与r 之间的函数关系。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三个因素,即1当前市场利率,2投机者正常利率水平的目标值,3略去

8. 请简单阐述流动性偏好理论对利率决定的论述

首先流动性偏好理论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其实质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我们可以把流动性偏好理解为对货币的一种心理偏好。人们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因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收入的函数,并且与收入成正比;而投机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则与利率成反比,因为利率越高人们持有货币进行投机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拓展资料: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一、需求曲线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导致货币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收入增长引起更多的价值储藏,并购买更多的商品,物价的高低通过实际收入的变化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二、供给曲线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线,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三、变动因素所有上述这些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移动,进而引起均衡利率的波动。四、利率影响凯恩斯在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的情况下,进一步说明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趋于无穷大。因为此时的债券价格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只要利率小有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债券购买就会有亏损的极大风险。于是,不管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大,人们都将持有货币,而不买进债券,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利率也不会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就业和产出都没有影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