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和财政的关系

2024-05-19 19:58

1. 经济发展和财政的关系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财政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贡献更为明显。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的体制转轨时期,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考验,内需严重不足。在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现实经济环境下,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我国财政收入机制与支出机制,研究如何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配合,共同推进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经济发展和财政的关系

2. 税收与经济发展什么关系财政学论述题

您可参考《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量分析》,该书是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张伦俊著作的实体书。
本书是一部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部经济理论研究专著,内容涉及导论、税收与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结构分析、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等,适合经济理论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一方面,经济增长的规模、速度、质量、结构决定着税收总量、增长速度和税收结构。另一方面,税收作为重要的调控手段,通过税率、税负、税收优惠等在投资、消费、分配和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可以说市场经济越发展,税收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就越密切。过去长时期里,我国税收制度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税收政策取向以收入为首要目的,调节社会经济关系效应不明显,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矛盾比较突出。为此,中央提出:要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税收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各级税务部门以加强税收分析为重点,从完善经常性税收收入分析方法入手,不断拓宽税收分析思路,实现了由税收进度、增减情况等简单对比分析,向宏观税负、增长弹性等征管质量情况分析的转变。尤其是利用税收与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时间序列、回归模型等数量方法,来判断税收与经济增长是否协调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此同时,业内学者也对税收分析给予热情关注,一些凸显数量特色的论著先后出版发表。税收数量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出现了喜人景象。但总体上看,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对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量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受到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的特点;税率、税负、税收收入等数量概念清晰,与相关经济变量联系密切,适宜运用计量模型等数理方法进行研究。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税收数量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50多篇相关论文;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课题;有的研究成果被推荐供全国人大和有关政府部门决策参考,以及受到近百位专家学者的评价引用或文献参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本书依据税收经济数据,对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从经济基础理论角度,简要介绍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关系、税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税收分析的基本概念,税收数量分析的基本方法等。第二章是关于税收与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分析,着重讨论税收与GDP总量、税收与投资、消费、进出口、物价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旨在通过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研究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第三章是对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税负的变化特征、以及产业税负、地区税负等,并通过对不同类型国家税负的借鉴比较,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我国宏观税负的最优区间估计。第四章是从结构关系角度,探讨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包括税收与产业结构、税收与区域结构、税收与所有制结构之相互影响等。第五章侧重讨论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包括税收与政府关系,促进循环经济,以及税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支持;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税收乘数与我国税收乘数效应等。第六章是从计量角度,讨论增值税等主要税种的预测与估算问题,介绍了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等多元方法、以及博弈论原理在税收数量分析中的应用等,并给出各种方法的应用例证。 注重数量分析是本书所追求的写作特色,比如说: 1.在分析税收与GDP等指标关系时,本书不仅运用了常见回归模型等,还引用了岭回归分析法,解决了GDP、居民消费等指标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借助软件筛选岭回归系数,解决了税收模型中自变量系数与实际意义不相符的符号问题。 2.在讨论税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时,本书运用了典型相关分析法,选择了一组税收经济变量和一组居民消费变量,即所谓两个典型变量,进而通过典型变量的研究,揭示两组变量之间影响关系。无疑,这比只考虑单个变量关系,信息量之凝聚,结论之相对全面,均具明显优势。 3.在结构关系分析中,作者构造了“协调系数’’指标,用以反映产业税收贡献与经济贡献的协调程度。定义:产业税收协调系数。产业税收比重/产业GDP比重。协调系数明显大于1或小于l时,说明税收贡献与经济贡献不协调,否则基本协调。类似地,还有地区税收协调系数等,为客观评价产业、地区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是否协调提供了参考。 4.聚类分析法应用。对地区税负作聚类分析,结果使一些较发达地区与较贫困地区聚成一类,由此反映地区税负的不平衡。实际上,一些多因素多指标的分类问题,应用聚类分析方法非常方便。聚类分析还可以对于其他方法确定的数据分类进行检验,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取得更好的分析效果。 5.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都可以简化数据结构,即把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但主成分分析重点在于从观测变量到主分量的变换上,将主成分表示为原观测变量的线性组合。因子分析的重点在于从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到观测变量的变换上,将原观测变量表示为新因子的线性组合。本书给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例子,共10项指标,用两个主成分就可以拥有原10项指标93.7%的信息量。而因子分析通过‘旋转”,载荷结构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合理解释。进而可计算出因子得分,排出地区位次。 6.关于博弈论原理的应用,本书给出两个例证:一是税务稽查与偷税逃税的博弈分析,结果:无论是静态模型,还是动态模型,遏制偷逃税,关键在处罚力度。二是中央与地方税收分成比例的博弈分析,这实际上是对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问题的一个数量诠释。从讨论得结果来看,似乎难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博弈解”,由此映射出现行财税体制的一个难题。 以上所提及的一些方法并非本书的创新,但就税收分析的应用而言,具有一定实践意义,也使我们有所启发。说明将数理方法应用于税收分析,推进税收分析的数量化科学化是可行的。 当然,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错漏与不妥在所难免,期待着读者的批评指正。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建议;如您有更多疑问,建议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应答时间:2020-12-2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3. 经济发展与财政的相互作用关系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
    财政收入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财政收入是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而国民收入则是由经济增长取得的。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

    财政会影响经济发展。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财政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经济发展与财政的相互作用关系

4. 财政管理的与经济关系

财政管理的范围就是政府的经济活动。政府为什么要征税?要征多少税?征的税是怎么用的?总之,人们会越来越要求政府的管理活动要讲求经济效益。这就对财政管理提出了效益管理的要求,认为财政的管理要注重过程的管理,要注重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的财政管理,是由一国的经济体制,特别是财政体制的属性和宏观经济运行、管理模式所决定的,并与之相适应。认清了财政管理与经济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经济效率和效益,不计投入产出效应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改正以往那些用计划代替管理,用增长代替质量,只知道用投入去追求产出,不讲成本与效益分析,忽视财政监督等旧的观念。加强财政管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财税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内在要求。因此,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以及宏观经济配置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换,必须对财税新体制和新运行机制下的财政管理提出全新的要求,财政管理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发生明显变化。加强财政管理,是充分履行财政职能的必要保证。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范围,得到不断拓展,其职能强度也有日渐增大之势。然而,理论和世界各国的实践,都无可辩驳地证明,除体制和制度等因素的羁绊外,财政职能的履行程度与财政管理状况的好坏,呈正相关关系。在财政管理十分混乱的情况下,国家的财政职能不可能得以正常有效履行。认识财政管理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转变政府职能,改变目前我国财政供给范围过宽、包揽过多等突出问题,改造财政支出。在清理、明确各级财政事权范围的同时,将那些财政部门不该管、管不了或者管不好的微观经济活动及相关事宜,那些可以由市场机制去解决的问题,逐步从财政管理的供给范围中剥离出去,把有限的财力,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能有效执行的方面。财政管理与经济的关系,还表现在在进行财政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的过程中,必须将财政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去看待。只有这样,才能将各种宏观的分析方法运用其中,从经济运行状态的要求出发,正确确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根据经济发展周期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政府作为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纳入财政学的研究中,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去分析政府的动机和行为实现方式,从而为从制度上去克服政府的官僚倾向,控制政府支出规模,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政府提供经济理论上的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财政管理中更多的运用微观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方法,去提到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提高财政活动的管理水平。

5. 请讨论市场经济和财政的关系

古典主义:市场经济在调节资源配置和利用方面是有效率的,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是不必要甚至是有害的。主张政府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新古典主义: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市场运行机制本身会产生一种无效率的结果,如公共产品短缺,社会分配有失公平,自发地产生商业垄断现象。这种市场无效率状况需要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 凯恩斯主义:政府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积极干预,对于消除非自愿失业是必要和有效的。 

新凯恩斯主义:重视政府政策干预的有效性同时指出政府干预的局限性。  

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经历了从自由放任到政府主动参与干预的发展过程,其中我们可以发现政府机制的作用都是以市场机制失灵为起点和界限。这说明政府干预是有范围的,超过了范围不仅会带来政策的无效性还会影响市场机制,如政府失败。所谓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过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目的。

请讨论市场经济和财政的关系

6. 财政学和经济学的关系

虽然具体的关系我不能说清,但是你的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尝试着在百度知道的搜索框中输入“财政学”后,得到了网友的启示。

如:“传统财政学可称之为狭义公共经济学,现代财政学可称之为广义公共经济学”

也许要想明确它们的关系,首先应了解它们的定义。

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理财或公共理财的学问。
经济学是综合分析研究经济增长和衰退的起因及社会表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率、银行利率、进出口额等的一门学问。微观经济学具体研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购买和生产行为;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现象。


请参考:
百度知道>
现代财政学的定义 
... 3.传统财政学与现代财政学的联系:它们都可以统一在公共部门经济学的范畴里,传统财政学可称之为狭义公共经济学,现代财政学可称之为广义公共经济学。 四、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一般来说,某一领域特有的现象及特有的矛盾是...
月袭人 - 2006-2-24 20:20 - 最佳回答者: 恐高飞行员 - 教育/科学 > 入学信息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02558.html


名师说专业:经济学
http://www.yuloo.com/gk/bkzn/zytb/20030218100512131.html

7. 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政府部门通过分析与研究表明:国家财政支出政策与经济增长产生着直接的关系。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有效财政支出政策对推动国家金融危机下的经济增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以美国为源头爆发了世界范围内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影响力较大,影响范围较广,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全球各国家均不同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尤其是各国的股票市场和金融领域所受影响最为显著。我国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初期没有及时做出有效应对措施,导致我国国家整体经济呈现下滑的趋势,之后,我国财政支出政策处于跌宕起伏的变动状态,此行为不仅尚未能够稳定市场,反而,进一步经济的下滑。基于我国具有较为廉价的人力资源成本,并且,一直以来致力于主张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再加上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其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国外经济状态的影响较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的增长。
         一、我国学者关于财政支出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观点
         在诸多知名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通过多年的研究证明:有效的财政支出政策是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政策对推动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对财政支出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进一步的认证,即财政支出总量的有效论和无效论、财政支出具体项目的有效性和无效性、财政支出效果地区的差异论以及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论。
         1.财政支出总量的有效论和无效论
         知名学者李永友(2005年)在开放经济下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对财务支出政策的有效性边界做出了定义;之后,李永友和周达军(2007)以凯恩斯和新古典模型为模板,构建起了财政政策对利用作用的模型,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财政支出政策;同年,胡毅和周彬利用财政支出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VAR和向量误差修订模型对财政支出政策下的宏观经济系统的动态效应做出了有效研究,并初步确定了财政支出总量存在着有效性和无效性两种关系。
         2.财政支出具体项目的有效性和无效性
         著名学者刘小勇(2008)将教育、科技以及社保归结于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范畴之内,并以此为基础,对自分税制以来财政人力资本支出的动态变化过程做出有效分析,并总结得出: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起着无效性作用,教育和社会支出对经济增长起正效应作用;之后,王凯和庞震(2010)针对于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并充分掌握到财务支出具体项目的有效性和无效性。
         3.财政支出效果地区的差异论
         我国地域广阔且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财政支出政策产生的效果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著名学者(2007)以北京地区为例建立起VAR模型,即针对于社会保障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挖潜改造支出以及科学文卫支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做出思考,结论显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挖潜改造支出对经济增长呈逆周期变化,科教文卫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呈现顺周期变化;之后,李妮(2010)以深圳为例,针对于改革开放之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做出研究。
         4.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论
         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影响着财政支出政策的高效性,进而,对国家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顾严(2006)在“巴罗法则”的基础之上,初步研究了我国财政支出政策与经济增长两者的关系;武普照和王耀辉(2007)构建了内增长模型,确立了财政支出与社会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之后,杨有才(2009)进一步验证了财务支出分类与国家GDP的关系,得出:高效的财政支出政策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反之,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增长。
         二、加强我国财政支出政策建设的有效对策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支出政策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有上述验证可知,财政支出政策最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经济增长水平,因此,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应不断加大对财政支出政策建设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资源投入,力求构建去切实可行的国家财政支出政策,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确立市场主导机制,促进市场化改革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其影响迅速波及到整个全球,尤其是发展中第一大国的中国受其影响最为严重。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予中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害。中国政府部门为抵制金融危机的影响,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的结合,在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主导地位的基础之上,实现国企体制转型,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确保传统国企逐步向现代企业集团转变,进而起到优化市场的作用。
         2.不断提高科教文卫支出,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医疗、科研文卫和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尚未构建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上学难、看病难以及养老难等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此状况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因此,国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切实最大程度上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进而,实现我国财政支出政策的完善与成熟,确保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又好又快的持续增长。
         3.完善现行税制结构,提高直接税比重继续改革
         我国税收体制,对具有收入分配作用的税种进行优化。一是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模式选择上,要将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分类税制模式转变为综合税制;申报方式上,增加联合申报方式,允许纳税人自行选择申报方式;费用扣除上,应根据家庭情况设计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并实行综合费用扣除办法。二是改革企业所得税制。在实际税负上,要进一步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在税制协调方面,要尽快解决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在个人所得上重复征税的问题。三是适时开征遗产、赠与税和物业税等其它调节税种,以尽快建立起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辅之以遗产税、赠与税、物业税等税种为补充的个人收入税收调节体系。
         4.规范税收优惠项目,建立税收支出预算
         一直以来,由于科学的税收支出理念在我国有所缺失,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庞杂无序,税收优惠范围广而缺乏针对性,规模大而缺乏计划性,导致在本就存在税收征管不力的情况下,税收收入出现一定程度的流失,并且较为随意的收税支出也缺乏实际效率,并未对居民收入分配调节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应尽快树立科学的税收支出理念,清理与当前经济形式、宏观政策不相适应的税收优惠项目,并确定税收支出的调节目标,所涉及的税种以及具体的优惠措施,建立起完善的税收支出体系。同时,应加强对税收支出的管理,尽快建立税收支出预算,让税收支出的运行具有公开性、公正性和规范性。这样可以减少税收支出的随意性,让税收支出有标准可依、有计划可执行。并且还应注意对税收支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以检查这项工具在调节收入分配目标方面发挥的作用,适时根据税收支出体系运行的情况作出调整,以求发挥更大的功效。
         5.强化政策性补贴支出工具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方式给了政策性补贴工具较大的发挥空间,计划经济的时代的政策性补贴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就比较高。当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政策性补贴工具逐渐减少了其发挥效用的空间和使用频率,因此,90年代开始,我国政策性补贴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持续下降。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能说政策性补贴工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策执行以及改革进程中维持稳定的需要,政策性补贴工具对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对政策执行和体制改革过程中利益损失者进行适当的补偿,也起到了公平收入分配的作用。并且,政策性补贴工具具有政策性、灵活性、时效性和可控性的特点,通过运用财政补贴手段可以较为准确地达到政策制定的目标。通过上一章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也可以看出,即使在政策性补贴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连年下降的情况下,政策性补贴在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中仍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因此,无论是什么经济体制下,无论在任何经济发展时期,我们都要强化和利用好政策性补贴支出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和作用。
         新时期中国财政政策与经济的发展研究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采取开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时,我国经济就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并逐渐赶超一些欧洲国家。但是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在国内还没有形成浓厚的氛围,相关的配套改革和措施没有协调发展,同时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没有掌握好开放力度,从而造成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并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心。从1998年开始,为了转变这一尴尬的局面、为了让改革开放政策在更为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我国政府开始全国范围内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今,该政策已经在我国实行了14个年头,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内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化,现行政策已经出现了一些滞后的弊端,改革和调整势在必行。
         1.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财政政策的绩效评价
         (1)取得的成绩
         根据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政府在制定财政政策的时候主要以扩大投资力度以及扩大消费和促进出口为主要目的,为了实现这一宏观目的,政府动用了所有的经济手段以及经济力量。而这些政策在当时确实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并且也为我国后期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有效带动了投资的增加。增加投资本身是该财政政策主要目的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政府向社会增发国债,以转移企业支付,为投资筹集更多的资金;同时,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有很多的项目都是在政府出资或者政府补贴的形式下得以开展的。从我国坚强地挺过了98年亚洲金融危机就可以看出,相较于98年以前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的颓势,自从采取这些财政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走向了上坡路,并开始逐渐增长。
         第二,出口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产品出口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一个主要形式,通过将产品销售到更多其它国家可以让世界认识中国,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刺激中国本土的经济增长。而为了促进出口量,我国在财政政策上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比如调高了出口产品退税率。出口产品退税率的提高可以说是提高了我国产品在世界上的价格竞争力,从而更加有利于我国产品在外国的销售。
         第三,居民收入有所增加。在一系列财政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外贸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制造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而这些都为我国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解决了一部分地区的就业压力。同时,由于政府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我国有能力为一些下岗职工提供一些保障,比如最低保障线的补助以及提高退休养老金等。通过各个方面的积极政策的促进,我国居民的收入在一定的程度上来看还是有所增长的。
         第四,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有所好转。这两个方面的转好发展是有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首先是我国从实施财政政策以来,通过增发国债带动了国内需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其次,在经历了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低迷期以后亚洲经济环境逐渐复原,并且亚洲各国都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这一良好环境既拉动了我国的出口,又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广做好了铺垫。
         第五,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本轮财政政策实行的初期,我国将国债投资主要放在对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以提高公共环境为主要目的,重点是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整治。但是随着该政策逐步推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我国政府开始将投资方向转向了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以及开发上,并通过加大技术支持以及奖励力度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不仅如此,政府也开始注意到平衡发展问题,已经对西部开发的问题引起了重视。
         (2)存在的问题
         虽然说从实施财政政策以来,我国的经济状况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改善。但是这一局面不能代表社会各个阶层的现状,也不能从全方位来反映该政策的利与弊。站在投资与消费角度而言,该财政政策并没有带动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增长,从而也就没有在我国形成足够良好的内在动力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由于我国投资力度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扶持,所以没有从根本上遏制投资增长逐年下滑的趋势;其次,虽然我国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并没有有力地促进我国消费环境的形成;最后,政府对项目的支持源于国债发放数目的增加,让这一做法给我国经济的稳定性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2.对财政政策的反思与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际愈来愈激烈的经济竞争环境,现行的财政政策已经逐渐显现出其越来越多的弊端,并对该政策的持续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新时期下,作为宏观的经济政策制定部门,不能只着眼于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更要把注意力放在全世界的经济变化上,应该从全球范围内定位我国的经济发展策略。因此,在新时期下应该对我国现有的财政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一,国债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增加。
         采取单一的融资模式可能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隐患,所以在原有基础上应该更多地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模式以增强我国经济模式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而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可以加大民间资本的投入,以减少政府对投资力度的参与度,增加参与者的多元化身份,以保证投资项目进展的平顺性。同时,在投资结构上也应该进行一些改革,现在的社会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更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所以政府应该更多地将投资方向转向于高新科技的研发上。政府投资既要体现宏观政策的引导性,又要让利于民,让民间资本在更多的经济领域唱主角,从而改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保证社会稳定发展。
         第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与刺激最终消费需求相结合。
         从金融危机开始至今,世界各国都对自身的经济体系进行了反思,我国也不例外。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主要表现在国内消费需求的严重不足上。为了更好地促进各社会阶层的消费需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包括通过提高收入以提高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拉动内需;完善现有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退休养老金的提高、医疗保险体系的覆盖率以及社会低保的最低标准。这些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力度还远远不够,提振居民消费信心的措施还缺乏。
         第三,财政政策的实施与税制改革相结合。
         过去为了促进出口量以及提升制造业水平,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减税措施。所以在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以及居民生活保障基础上,继续进行减税政策不太可行。因此,应该对我国的部分税收政策进行改革,这方面要从我国整体税务情况着手。首先,应该对不同领域的税务采取不同的税务政策,以支持相关政策的推广,例如为了体现“科学发展观”应该对存在严重污染的行业进行增税业务,以控制它们的发展;其次,由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公司在我国内地开办企业,由于先前针对这些外资企业设置的税务政策是以鼓励扶持为主,较之国内企业有很大的优惠,这样对我国本土企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不公平,也严重制约了本土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应(下转第208页)(上接第205页)该尽快地实现公平税负和公平竞争。
         3.小结
         其实,由于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情况不断出现,任何一项政策都不可能长期有效和长期正确,必须要根据经济的实际发展而主动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让经济少走弯路,才能让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目前,在新时期下我国的财政政策应该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充分体现“创新”精神。这里所说的“创新”不光是进行政策上的调整,也包括经济结构上的转变、经济体制上的改革,以及行业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民间广泛投资的信心和多种渠道的通畅,这是一连串的动作和系统化的工程。只有兼顾了这些,才能保证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实行。

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8. 请举例论述财政收支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一国的总支出=消费++支出+国际部门。换句话说,国际部门支出主要指贸易顺差情况下,我国出口创汇,国外消费我国产品,拉动总需求。
目前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国际收支不但增加,一方面拉动了我国的总需求,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另一方面,我国现在出口创汇增幅过大——这样有造成了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给我国物价水平造成了上涨的压力。同时,我国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的火热,与流动性过剩也有很大的关系。最后,过分依靠国外部门来拉动经济增长,也会带来未来增长动力上的风险,现在我国的国策就是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