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通货膨胀

2024-05-17 15:53

1. 全球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通货膨胀

1、几乎每一个国家央行都曾遭遇过N次通货膨胀,不胜枚举。
2、1970年美国因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订定的金本位后所产生的资金供给过剩,遭遇到通货膨胀升高与经济停滞,至1980年,当时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大胆采取抗通胀措施,却又带来数年的高失业率。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8年和1994年。中国2012年6月CPI同比增幅跌至"2时代",并创下近两年半低点,PPI同比则连续第四个月为负值。央行调控日渐成熟,通胀持续下行,为政府放宽货币政策提供更多空间,亦解释了中国央行缘何在短短一个月内两度降息。

全球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通货膨胀

2. 世界历史上三次恶性通货膨胀的比较启示

  世界史上有所记载的恶性通货膨胀都发生在20世纪。20世纪的恶性通货膨胀出现在三个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及80年代的债务危机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5个国家奥地利、德国、匈牙利、波兰和苏联陷入恶性通货膨胀中。1922—1923年间的德国最高通货膨胀率甚至达到29000%。另一轮恶性通货膨胀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旧中国、希腊和匈牙利都陷入了货币混乱中,它创下了世界史上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的记录——连续一年多物价平均每月通货膨胀率达19800%。第三轮恶性通货膨胀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秘鲁等国的外债危机导致了金融混乱。
  共同特征为:
  1、公众不愿持有现金,宁可把金钱投放在外国贷币或非贷币资产。  
  2、公众利用外国货币,结算自己本国货币的资产。 
  3、信贷是按借款期内的消费力损耗计算,即使该时期不长久。 
  4、利率、工资、物价与物价指数挂钩,而3年累积通胀在100%以上

3. 我国历史上几次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1、1987~1988年是一个经济扩张的阶段,物价指数在前一期经济扩张的拉动下,持续走高,上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历史高点。以1985年的物价指数为基点,1986年的物价指数上涨6.0%,1987年的物价指数上涨13.7%,1988年的物价指数上涨34.8%。此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依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要求和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从1986年开始加大政府财政支出,不断扩大政府财政赤字,特别是1988年实行财政的“包干”体制以后,社会的需求进一步猛增。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政府赤字问题,货币连年超经济发行,到1988年第四季度,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为2134亿元,比上年同期上涨46.7%。由于货币的超量发行,市场货币的流通量剧增,引发了物价的猛烈上涨,货币贬值。同年5月政府宣布物价补贴由暗补转为明补,6月份政府一再表示要下决心克服价格改革的障碍,7月份政府尝试着开放了名牌烟酒的价格。这一系列措施加剧了居民的不确定性心理预期,引发了1988年8月中旬的抢购风潮和挤兑银行存款的现象。1988年第四季度末的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上涨20.3%,8月份银行存款减少了26亿元,官方宣布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8.5%。为了整顿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央对经济实行全面的“治理整顿”,其措施之严厉堪称改革开放以来之最。

2、到1993年上半年,通货膨胀压力又开始上升,金融业陷入无序状态。国内金融市场,大量资金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的利益,逃避央行的规定和监管,为房地产业大量融资,使得货币量超量投放,信贷规模一再突破计划。中央政府于1993年夏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朱镕基总理亲自任人民银行的行长。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金融纪律;使国有银行与其隶属的信托投资公司分离;所有专业银行必须立即取消计划外贷款;限制地区间贷款;派出工作组到各省检查执行情况等等。与此同时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比率由1:5.64骤然下降到1:8.27,国际收支恶化。由于国内巨大的需求压力,在高涨的投资需求下,财政赤字和货币供应超常增长,使得通货膨胀全面爆发。
由于1992~1993年我国经济中出现的严重的泡沫现象(例:海南发展银行被并购)和高通货膨胀率以及潜在的金融风险,中央从1993年夏开始实施“软着陆”的攻关调控,在货币政策方面出台了13条压缩银行信贷规模的措施,使新增货币供应量M0从1993年的1528.7亿减少到1994年的1423.9亿和1995年的596.8亿。由于这次调控吸取了以前货币紧缩过度造成经济过冷的教训,这个货币政策的实施中一直遵循着“适度从紧”的原则,最终于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但是实际上还是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信贷状况的收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综合信贷的平衡;限制地区间的信贷大大降低了货币的流通速度;紧缩措施很大程度上损害了非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影响不大;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出现巨大差额,1993年夏沿海专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为10%~16%,而市场利率却达到20%~35%。

3、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4%,服务价格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4%,其中,谷物上涨2.3%,棉花上涨35.3%,油料上涨19.4%,畜产品上涨1.8%。当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自对投入工厂,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原材料和其他商品的庞大需求。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量急剧增加。2003年中国的原油进口比2002年增加31.2%,达到创纪录的9110万吨。我国主要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4.2005年开始,由于经济增长过快和长期的国际顺差导致的通货膨胀。一直到现在出现国际金融危机。

我国历史上几次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4. 何为通货膨胀人类历史上几次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是我从网上找的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条件下的特有产物,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
  这种看法是很不确切的。
  以下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的发生有在纸币条件下的,也有金属货币条件下的。
   
  (一)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铸币成色下降的恶果
  公元138-301年,古罗马军服的价格上涨了166倍,自2世纪中叶至3世纪末,小麦价格 物价水平的主要标志 涨了200倍。
  这一次通货膨胀,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罪于纸币,因为纸币要到其后1000年才出现。
  古罗马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
   *** 财政基本上采用现金形式。
  帝国的皇帝们为了强化他们对资源的控制,相继削减铸币尺寸或在铸币中添加贱金属。
  同时却希望凭这自己的权威保持其价值不变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在罗马帝国时代代代相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铸币贬值,物价上涨。
  公元235-284年,古罗马政治陷入无 *** 状态,通货膨胀臻于极致,铸币急剧贬值。
  在公元253-268年之间,银币的含银量还不到5%。
  (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
  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
  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
  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是它的背景 黑死病。
  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
  在当时,此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
  在病疫流行期间,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
  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基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
  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回升了。
  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 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
  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
  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
  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
  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
  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影响。
  想想年增长率1.5%,这在目前来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再合适莫过的数字了。
  但在当时,它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
  1. 货币不等于财富;
  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
  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
  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
  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
  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
  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
   1923年间德国的经济状况 恶性通货膨胀,迄今为止只有1946年的匈牙利和1949年的中国出其右。
  如果1922年1月的物价指数为1,那么1923年11月的物价指数则为100亿。
  如果一个人在1922年初持有3亿马克债券,两年后,这些债券的票面价值早就买不到一片口香糖了。
  沃伦教授和皮尔逊教授曾将德国的通货膨胀数字绘成书本大小的直观柱状图,可是限于纸张大小,未能给出1923年的数据柱,结果不得不在脚注中加以说明:如果将该年度的数据画出,其长度将达到200万英里。
  德国在一战败北之后,丧失了1/7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各种商行及工业产品均减少,同时按1921年金马克赔偿1320亿赔款。
  在操作中,德国不得不靠发行纸币来度过难关,结果是陷入灾难的深渊。
  当时 *** 以极低的利率向工商业者贷款,同时投放巨额纸币,它们又很快贬值,从而债务人得以有廉价的马克偿还贷款。
   新富 们在通货膨胀中发了大财, 旧富 们面临崩溃。
  各个经济部门和各个家庭生活在此不公平中受到致命打击。
  (五)前苏联战时共产主义的通货膨胀
  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就已走上了通货膨胀之路。
  革命后,为了保障政权,必须控制国家资源。
  因此,前苏联印发纸币,维持庞大的预算开支。
  在1918-1920年间,反动力量很快聚集,发起反扑,此时前苏联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产品总量短缺,再加上连年战争,使生产得不到恢复,战时共产主义的分配物品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于是黑市猖獗,物价飞涨。
   

5. 全球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恶性通货膨胀

2000年夏天,我去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我不记得当时的通胀率具体是多少,但市面上最大面额的纸币还只有250第纳尔。见下图:
纸币上骄傲地印着萨达姆的头像,所有面额的纸币上都有。整个城市里,他的照片随处可见,甚至连政府机构、私人住宅和城市里的巨幅广告牌上都有。不好意思,我跑题了。
我不记得第纳尔和美元的汇率具体是多少,但多亏了维基百科,上面说差不多是900第纳尔兑1美元。也就是说,伊拉克最大面额的纸币其实只比25美分值钱一点。也许第纳尔的实际市值会有所不同,但仍然无法改变它的实际购买力。这种情况造成的实际影响包括:
1.钱包基本无用,出个门必须把身上所有的口袋都揣上钱才够用。即使只是上街买点吃的或买瓶水,也必须把荷包揣得鼓鼓的才敢走进商店。
2.像买辆二手车这样的大额交易,则必须要请几天假才能完成。因为金额太大,可能要装上几大箱几大包的钱才能付清。但要把这些钱清点完也要花上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自动取款机或点钞机都派不上任何用场。
3.假钞泛滥。纸币不值钱,那就说明市面上有大量纸币流通,所以也就没人关心什么防伪技术了。随便找两张第纳尔出来,你就会发现墨水和纸张质量都完全不一样,而且质量都很差。质量差又会造成纸币损耗快,需要不断印制新的货币,令假币问题更加复杂。

全球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恶性通货膨胀

6. 历史上的恶性通货膨胀事件及其影响

世界史上有所记载的恶性通货膨胀都发生在20世纪。20世纪的恶性通货膨胀出现在三个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及80年代的债务危机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5个国家奥地利、德国、匈牙利、波兰和苏联陷入恶性通货膨胀中。1922—1923年间的德国最高通货膨胀率甚至达到29000%。另一轮恶性通货膨胀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旧中国、希腊和匈牙利都陷入了货币混乱中,它创下了世界史上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的记录——连续一年多物价平均每月通货膨胀率达19800%。第三轮恶性通货膨胀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秘鲁等国的外债危机导致了金融混乱。
在日常生活中,公众轻易感受得到恶性通胀的影响。在一些知名例子中,德国20年代初的物价,曾在每49小时增加一倍;40年代初的希腊被德国占领时,物价每28小时上升一倍;匈牙利战后曾每15小时增加一倍。这种极端例子一般在战事发生,即使近数十年亦时有出现。1993年10月至1994年1月,南斯拉夫的通胀就曾每16小时增加一倍;乌克兰、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亦在80或90年代面对严重通胀。最近期例子为津巴布韦。
显而易见,恶性通货膨胀会带来许多恶劣影响。恶性通货膨胀发生会严重影响一国汇率水平,打乱进出口秩序和金融秩序,大幅削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同时,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国家竞争力也就会下降,国际地位、声誉受损等。

7. 通货膨胀对人们的影响

有专家就说通货膨胀是对穷人有好处的,原因是通货膨胀让钱变得不值钱了,于是富人的钱就缩水了,而穷人本身没有多少钱,所以通货膨胀反而对他们有好处,那么现实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

通货膨胀对人们的影响

8.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影响?

1.什么是通货膨胀缺口? 

通货膨胀缺口是指实际水平总需求水平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而形成的缺口,或者说是指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投资超过储蓄的差额,既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差额,在存在通货膨胀缺口的情况下,就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价值超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价值,由于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中,社会已没有可以扩大实际产出的闲置资源不可能再增加实际产出,所以当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时,经济面临上涨的压力,经济将在高于充分就业收入的名义水平上均衡。当经济实现均衡时,如果均衡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即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如果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即存在失业缺口 

2.通货膨胀的类型: 
2.1.温和性通货膨胀 
2.2.加速性通货性膨胀 
2.3.极速性通货性膨胀 

3.通货膨胀率 
公式: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其中基期水平选定某年的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价水平通过与基期水平作一对比,从而衡量现今的通货膨胀水平) 

4.通货膨胀 
4.1.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在较长时期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 

4.2.通货膨胀的原因: 
4.2.1.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来加之近年中央银行有发行过多的货币导致货币增长过快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 
4.2.2.需求拉上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理论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 
其观点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我过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从而形成了通货膨胀。 
4.2.3.温和性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种原因。近年来我国粮价不断上涨,是由于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的,是供给出了问题,属于成本推动;投资需求幅度为20%为正常,而我国现在已经达到了25%,特别是化工,冶金等行业的价格不断上涨引起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此属于需求拉动。温和性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因素国际传导,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需求膨胀带动国内价格上升,属于需求拉动;而原油及其他国际初级产品通过进口带动国内价格上涨,则属于供给因素,是成本推动。 
4.2.4.通货膨胀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产生,由于物价的流通,近几十年全球没有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反而是产生了不少次的通货紧缩。而我们由于汇率管制,无法与国外市场同步,客观上导致了通货膨胀。 
4.2.5.我国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生产较低的部门的工人需求向生产高的部门靠齐结果导致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 
4.2.6.通货膨胀的隐性原因——生态系统失衡。生态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原因。 
①当生态失衡后,稳定协调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效率便会受到影响而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有效物质和能量的产出减少,即生态供给量减少;加上人们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使整个社会对生态的全面需求急剧增长,造成总需求大大高于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必然拉动相应的物价不断上涨,从而产生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②生态失衡的表现之一是生态环境恶化,治理生态环境必须花费大量的成本。治理的社会成本费用又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各个公民和厂商,这种社会成本最终要由生产厂商来承担,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使产品的价格升高,相应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生态失衡还使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开采的难度日益增加,由此导致资源开采成本上升,原料能源价格上涨,使生产厂家的内在成本增加。造成所谓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③生态失衡所导致的生态结构的失衡和环境污染在导致供求总量失衡时还会使供求结构关系变形。即使整个社会的产出能够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却会因为资源分配结构的不合理而无法满足总需求,使效率低下部门的产品价格上升进而带动整个物价水平的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机构型通货膨胀。